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陈锋 见习记者 谢碧鹭 北京报道

5月尾声将至,新基发行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和4月相比,以基金成立日为基准,今年5月新基成立数量和发行份额环比下降了25.83%和35.55%。大多数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发行规模,仅刚过2亿份的普通开放式基金成立门槛,发行份额超10亿份的竟无一只。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权益类基金发行明显遇冷,与市场波动性增加以及投资者信心受挫有关。由于近期股市的快速轮动和风格变化,一些投资者可能对权益类基金的短期表现持谨慎态度。”

在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寒意未退的情况下,债基仍是主力军,4月和5月发行份额占比均超过80%。陈宇恒称,债券基金作为相对稳定的投资工具,自然成为资金的避风港。低利率环境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促使投资者寻求更为保守的投资策略,从而推动了债券基金规模的增长。

主动权益类市场表现低迷

5月以来,新基金的发行数量和规模环比明显下滑。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基准,今年3—5月,分别有137只、120只和89只基金成立,发行份额为1507.63亿份、1410.89亿份和909.26亿份,持续下滑。和4月相比,今年5月成立数量和发行份额分别下降了25.83%和35.55%。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产品的表现尤为低迷,在5月新发行的近30只主动权益基金中,竟无一只基金发行份额超过10亿份,反倒有6只基金发行份额少于5000万份,从成立伊始就进入“迷你基”行列。而大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发行份额都卡在2—4亿份之间,有13只,占比近50%。

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市场情绪是影响基金发行的重要因素。今年5月以来,全球及国内经济环境均出现了一定程度波动,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在投资时更谨慎,对权益类基金需求自然降低。

“当然,随着监管力度加强,基金公司在发行新产品时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一些基金公司对新产品发行持谨慎态度。再者,投资者信心恢复需要时间。在经历了此前市场下跌后,投资者对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这也导致他们对权益类基金的购买意愿降低。”朱克力继续补充道。

不过,在新基金发行遇冷的当下,仍有部分来自头部基金公司的产品受到市场追捧。比如中欧价值精选混合,其发行份额有6.97亿份。该规模虽然不及往年动辄数十亿的发行规模,但也是今年5月发行市场中的一抹亮色。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为张学明,是今年基金经理队伍中的“新面孔”。此外还有富国远见价值混合,发行份额为6.55亿份。

债券型基金份额占比不断扩大

随着主动权益市场的持续低迷,债基已然成为公募争夺的新战场。5月30日当天,就有东方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优选指数、国富中债绿色普惠金融指数和宝盈盈悦纯债正式成立,合计发行规模近170亿份。

这仅仅只是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市场的一个缩影。单就5月数据来看,债券型基金虽然仅发行了28只,但发行份额却超过700亿份,占比达84.33%,创下年内新高。在此之前的1—4月,全市场债券型基金成立数量分别为27只、18只、46只和40只,占发行总额的77.74%、69.46%、75.09%和83.58%。

2023年全市场共计发行了379只债基,发行份额为8045.95亿份,占比为70.85%,而今年这一比例则提高到了79.27%。从单只产品的募集情况看,发行规模居前的也是债券型基金,如上文提到的东方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优选指数和国富中债绿色普惠金融指数发行份额均接近80亿份。

朱克力认为,一方面,债券市场的相对稳定性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波动较大时期,债券市场风险较低,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收益。另一方面,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债券市场一定支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为债券基金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

6月超40只基金即将上新

“尽管当前市场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在朱克力看来,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和经济稳步复苏,权益市场有望逐步走出低谷。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市场的复杂性,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15点左右,市场上还有103只基金正在发行中。从已披露的招募说明书来看,今年6月,超40只基金“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还有10多只基金将在7月截止募集。从新发基金类型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数量居前。

陈宇恒认为,长期来看,市场有望逐步回暖。随着宏观经济的温和复苏,企业盈利预期将得到改善,这将为权益类市场提供支撑。同时,预计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特别是科技成长板块,由于其展现出的性价比优势和市场风格的潜在切换,可能会成为后市的亮点。随着最严减持新规等政策措施出台,市场将重新回到过去的轨迹上来,有望出现均值回归。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展望后市,多家机构对市场态度整体较为乐观。海通证券称,当前市场以结构性震荡行情为主,有利于弱化上面压力,为后续行情蓄力。同时,上周五下跌中市场成交量下降较快,显示杀跌动能开始减弱。预期市场后续波动有限,短期上证指数有望展开反弹。

中金公司表示,结合当前市场环境,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力度可能是后续市场方向性选择的关键。后续我国经济层面的政策和改革力度有望继续加码,并带动投资者预期的继续修复,近期A股市场阶段性调整并不意味着2月以来的修复行情结束,历经调整后主要指数有望重拾升势。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举报/反馈

华夏时报

365万获赞 45.8万粉丝
【人道、公益、民生】
华夏时报社,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