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神舟18号航天员成功完成首次太空出舱活动,安装防护装置并巡检设备。出舱活动看似简单,实则需经历严苛训练。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美国则因担忧中国崛起而加强空间站碎片防护技术发展。中国奉行稳健策略,航天事业稳步前行。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在协同配合下,神舟18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于5月28日18:58时,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密切支持下,历经8.5小时的太空出舱活动,成功完成了安装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和进行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

网友们在观看神十八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的画面后,感到鼓舞人心。在神十八出舱活动之前的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称,这次神十八乘组的主要目标是与神舟17号乘组完成载轨轮换。神舟18号的出舱活动画面直戳人心,激起了一片热情。

青年网报道,神舟十八号宇航员进行了首次舱外活动,成功完成了舱外防护装置的安装和巡检任务。

经过近六个月的时间留驻空间空间,主要从事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出舱活动看起来似乎轻松简单,实际上,在出舱前必须接受类似“魔鬼训练”般的挑战。

航天员们为了踏上太空这一关键时刻,他们需要接受怎样的严苛训练?

简单的出舱大有学问

人们所看到的宇航员出舱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地面上魔鬼般的训练,每一个太空动作都要在地面上反复模拟。以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为例,更能说明这一点。

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并成功返回轨道舱后,我国航天员取得了首次太空行走的成功,这次中国首次出舱活动的顺利完成,象征着中国在拥有独立出舱技术之后,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的舱外活动不仅积累了关键的空间站技术经验,也为未来更多宇航员进行太空漫步提供了宝贵的成熟经验和技术支持。神舟七号航天员的成功舱外活动仅仅是一个全新阶段的开端。

随着神舟13号航天员成功进行出舱活动,未来的航天员乘出舱将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这一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需要宇航员掌握出舱活动的基础理论,并进行一系列实践训练,同时制定一套专门的出舱程序。这标志着航天员乘出舱已经进入常态化的新时代。

训练出舱程序的模拟器极为复杂,结合了实物模拟器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高度模拟舱外的航天服、气闸舱以及相关设备在使用时的各种状态。

提供了一个模拟失重的训练环境,模拟失重训练水槽直接为航天员创造出最为有效的训练机会,在舱外行走和进行舱外作业时尤为重要。这一训练项目规模宏大,几乎可以容纳1:1比例的空间站或飞船模型。

失重训练水槽中,航天员接受训练的焦点主要是出舱技巧和舱门开关操作,以及在太空中进行舱外工作时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由于出舱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每次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都备受关注。

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何要推动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技术的发展。

防护空间碎片

最佳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是以一部来自美国的科幻电影为例,即《地心引力》。在2013年,这部令人震撼的大片上映后,直接赢得了无数奖项。电影的主角所在的空间站被俄罗斯的卫星击中后爆炸,碎片聚集在一起。随着情节逐渐展开,空间站的主角开始了自我拯救的旅程。

镁客网报道称,国际空间站当前正面临着卫星碎片的威胁,有人将其描述成类似现实版本的《地心引力》。

人们原本只是想象空间站可能会被碎片击中的后果,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电影情节竟在2021年11月成为现实。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通告指出,国际空间站周围存在碎片飞越并可能发生碰撞的风险。

观察机构补充说明,宇航员们不得不进入太空舱避难,最近的碎片距离空间站仅有600米,而其他更多碎片仍在逐渐靠近轨道位置。

报道显示,一颗卫星,起源于1982年的苏联发射,被确认为产生碎片的源头。尽管这颗卫星已经报废,质量仅有2吨,从卫星体积来看并不算巨大。然而,由于一次爆炸直接造成了大约1500块可被跟踪的碎片,还有一些位置未知的不可被跟踪的碎片形成了碎片云。

众多碎片正朝国际空间站轨道飞驶而去,这给国际空间站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宇航员们面临着未知的命运,只能期盼幸运降临。威胁源自俄罗斯废弃卫星碎片,导致美俄双方开始在地面上展开口头交锋。然而,这一事件引起了美国的关注,迫使其认识到必须加大力度发展空间站碎片防护技术。

就在中国神舟十八载人组合成功完成首次太空行走任务,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欣喜消息,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而美国却黯然失色。

2021年11月2日,中国航天领域实现了对美国太空绝对优势的逐渐削弱。

美国的忧虑

美国总是倾向于追求霸权。当中国航空业稳步发展之际,美国似乎并不感到欣慰。虽然全球只有三个国家拥有独立的舱外技术,但要发展航天业需要巨额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

在技术资金难以到位的国家中,俄罗斯位居其一。若不考虑俄罗斯,世界航空领域仅剩中国和美国两大势力独霸,美国对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崛起心存忌惮,一直视中国为其竞争对手。

比尔·纳尔逊是航天局长,他在国会上多次强调“中国威胁”,美国之所以一直警惕着中国,这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21年中国航天所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在苏联解体后的30年里,美国长期处于太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享有安全保障。

然而,实际上,太空被认为是一个防守困难的地区,自从丧失了俄罗斯的太空技术作为一种制衡之后,美国在太空领域逐渐松懈警惕。他们自以为是独大,自顾自得意,然而一味停滞不前,最终会被他人超越。

结语

中国一直以来都奉行稳健发展的策略,在外部压力的推动下,航天事业稳步前行。中国的航天发展历程见证了航天领域的进步,虽然进展相对缓慢,但其优势在于保持稳定。

#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

水门侃娱乐

1.3万获赞 2494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