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召开的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本市实施情况的报告。据了解,反电诈法实施以来,本市电诈犯罪立案数和损失数分别下降,破获案件数和抓获嫌疑人数分别上升。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已经成为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社会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今年3月至5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反电诈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
检查发现,反电诈法实施以来,本市电诈犯罪立案数和损失数分别下降,破获案件数和抓获嫌疑人数分别上升,实现了“两降两升”,反电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本市已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反诈和查控中心,已有四大电信运营商、8家重点银行及多个互联网企业入驻。同时,建立完善涉案电话卡、银行卡这“两卡”人员信息库,开展涉诈人员动态管控;持续开展涉诈高风险电话卡清理,及时阻断各类涉诈交易,对“两卡”涉诈的用户实施信用惩戒。
虽然本市反电诈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电诈犯罪发案高、占比大,打防管控难度日益加大。今年一季度,电诈警情虽继续保持下行态势,但仍然占到刑事警情的四成左右。据悉,目前,互联网社交平台和具备社交属性的APP已成为电诈犯罪主要的引流手段。2023年本市电诈案件中,利用网络工具引流占比达六成以上。此外,涉案“两卡”风险隐患还未根除。从电话卡情况看,2023年全市四大运营商共开办涉案卡同比上升3.6倍,其中个别运营商涉案卡占到全市总涉案卡的五成以上。从银行卡情况看,2023年本市涉案存量个人银行账户占到所有涉案个人银行账户的八成以上,已成为本市涉案银行账户数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执法检查组建议,金融、电信和互联网等行业监管部门应针对存量银行卡、新开电话卡涉诈问题突出的金融、电信企业,加大联合约谈、挂牌警示和倒查追责力度。金融、电信和互联网企业要严格落实实名信息登记、行业管理黑名单等制度,完善用户开卡开户核验机制。另外,还要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规定,完善个人交易、贷款、医疗、物流等信息被用于电诈的防范机制。
举报/反馈

北京日报客户端

7737万获赞 545万粉丝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