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不会”成为孤臣

终于来说今年的剧王。

目前,《庆余年第二季》播出过半,从朝堂激辩开始,剧情可以说是高潮迭起。

最近这几天的春闱舞弊案也相当精彩。‍

范闲好不容易为天下学子求了个公平,见招拆招地避开了二皇子和礼部尚书郭铮在春闱考场上给自己挖的各种坑,却没防住糊名抄录时的移花接木:有人来了个金榜换名,把杨万理的名字换成了太子门生▼▼▼‍‍‍‍‍‍‍‍‍‍‍‍‍‍‍‍

这边范闲刚入宫面圣,那边范闲为读书人争公平的事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这出自庆帝手笔,只为推着范闲彻查舞弊。

范闲也从庆帝手中接过重任,要彻查这五年的春闱舞弊案。

然而,刚接手案子,就有苦主找上门,针对的还是自己的岳父林若甫▼▼▼‍‍‍‍‍‍‍‍‍‍‍‍‍‍‍

林若甫被“逼”告老还乡,返乡途中却遭到了埋伏▼▼▼‍‍‍‍‍‍‍‍‍‍‍‍‍‍‍
原来从一开始,春闱舞弊就是庆帝为范闲设的圈套。
目的就是为了赶走林若甫,削弱范闲的后盾,让他做个孤臣▼▼▼‍‍‍‍‍‍‍‍‍‍‍‍‍‍‍

相比于第一季,第二季中范闲的形象更立体了,也遇到了更多困难。

他看似一直在开金手指,其实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庆帝的棋子,一颗不听话就要被敲打的棋子。

如果说第一季的范闲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那第二季的他见到了更多的不公,多了些对现实的无奈。

为了揭露二皇子、长公主与北齐走私案,他设计假死,好不容易“活”过来,他在家宴上当面谏言,却被庆帝质问。

鉴查院提司有执法仗剑之责?随后庆帝便将腰牌扔入水中。

“没有任何凭证,你敢指责二皇子,你是什么人?”▼▼▼‍‍‍‍‍‍‍‍

要证据?那便从史家镇着手查二皇子走私,结果太子告诉他,全镇被屠,烧得干干净净。

他痛心疾首:人没了,总得有个说法吧?▼▼▼‍‍‍‍‍‍‍‍

此时他还不知,这只是太子权斗的戏码:这把火烧了,范闲才能与二皇子站在对立面▼▼▼‍‍‍‍‍‍‍‍

百姓命如草芥,如同蝼蚁。

给皇宫供应蔬菜的卖菜翁老金头,因为没钱给回扣,被检蔬司的戴公公罚钱、剥削,最后女儿为了筹钱沦落抱月楼。

老金头为救女儿横死街头,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死去了,草席一盖,板车一拉,水一冲,只得到一句“闹事误伤”▼▼▼‍‍‍‍‍‍‍‍‍

就连老金头的女儿,也死于权斗之下。

为了警告范闲,二皇子轻飘飘的一句“听说抱月楼出了命案”,就要了老金头女儿的命▼▼▼‍‍‍‍‍‍‍‍‍

然而,戴公公不记得老金头是谁,二皇子也不知道被打死的歌伎是金家女儿,百姓的性命微不足道。

只有范闲满眼愤恨与心痛,被迫接受这个世界的现实▼▼▼‍‍‍‍‍‍‍‍‍

可重重打压摧残之下,范闲还是想为无辜的、受冤的人们求一个公道。

他有无法放下的正义,坚持关怀弱小,斗天下不公事:“若是没人能站出来,他们这些人一辈子就只能忍着受着。”

就像编剧王倦说的,这季范闲从“棋子”变成了“棋手”,实现了自我觉醒▼▼▼‍‍‍‍‍‍‍‍

老金头和女儿的死,加深了范闲内心的自责,也坚定了反抗。

不能明查,就以自己为诱饵,借赖御史之手,在朝堂上对二皇子发难。

他故意当着所有人的面接受贿赂,用“狺狺狂吠"激怒都察院,步步为营地借赖御史这把刀彻查检蔬司,并引出二皇子贪腐案。

在林相、陈萍萍等人的拱火下,不仅扳倒了检蔬司,还激得赖御史接下了查二皇子的工作▼▼▼‍‍‍‍‍‍‍‍

但没想到最后害了赖御史,皇权又给了范闲沉重一击。‍‍‍‍‍‍‍‍‍‍

赖御史为查真相,找范闲查阅鉴查院卷宗,更在朝堂上“一日四参”:从范家父子参到二皇子,从参“鉴查院法度不明”参到“庆帝上梁不正下梁歪”。

此举惹怒了庆帝,他“恩赐”赖御史廷杖,送赖名成“名留青史”,并让范闲监刑。

范闲只能眼睁睁地看赖御史这样的忠臣被庭杖至死▼▼▼‍‍‍‍‍‍‍‍

范闲从陈萍萍口中才知道,赖御史之死,只是死于庆帝的忌惮。‍‍

帝心如渊,深不可测,作为上位者,他不允许有任何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

即便是查贪,庆帝也不允许都察院和鉴查院联手,不能有任何能影响到皇权的举动▼▼▼‍‍‍‍‍‍‍‍

顺便还可以拿赖御史用作范闲的磨刀石。‍‍

让范闲监刑,只是为了把他推到百官的对立面——让他成为孤臣▼▼▼‍‍‍‍‍‍‍‍

原本范闲对庆帝还存有的希冀,在这一刻崩塌。

面对皇权的不容置疑与残酷,他更决心反抗。

虽然总说自己成不了母亲这样的人,但他还是带着母亲的理想走了下去。‍

不同于第一季,第二季的爽在于范闲被虐之后依然捡起他被踩碎的天真理想。

当范闲执着寻找着逆流的意义,他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身边的人,让那些心中仍有火苗的人重新燃起希望。

上一季有老王,这一季有邓子越。
鉴查院一处的主簿邓子越,出场是点头哈腰陪笑、八面玲珑的职场中年“老油子”形象▼▼▼‍‍‍‍‍‍‍‍
谁能想到他也曾是因为“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的刚烈青年呢,只是被世道一次又一次磨平了棱角,腰弯了,膝盖也软了。
范闲拆穿他的面具,揭开他的伤疤,那看似“独善其身”的妥协,分明是还坚守着内心的底线,不是他的,一分不要▼▼▼‍‍‍‍‍‍‍‍
范闲懂这份坚定,既气愤,又惋惜,他说自己能不忍着混到现在,是“因为背后有人”。
又拍了拍邓子越的肩膀承诺“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靠山”,别怕闯祸,出了事他兜着,让邓子越挺直脊梁,找一找曾经的自己▼▼▼‍‍‍‍‍‍‍‍
跟着范闲认真搞起事业的邓子越画风突变,不再低头,不再屈服,不再畏畏缩缩,支棱起来了▼▼▼‍‍‍‍‍‍‍‍
经历科举主持春闱,范闲也收入了志同道合的门生。
史家镇唯一活口史阐立,有年轻学子的稚嫩,但也无畏。
发现装修材料有问题,第一反应竟然是负责考院翻修的官员被骗了,要去上告▼▼▼‍‍‍‍‍‍‍‍
知道史家镇被灭后,哪怕再难,都决心跟着范闲一起讨个公道▼▼▼‍‍‍‍‍‍‍‍
杨万理,刚正不阿,和范闲一样有着一腔热血。‍‍‍‍‍‍‍‍‍‍‍‍‍
知道科举背后是朝堂的利益分配后,会坦率直言:这科举春闱,不就是给朝中高官挑狗吗?▼▼▼‍‍‍‍‍‍‍‍‍‍‍
之所以想金榜题名,也是为了不再忍耐不公——‍
“如果这世间不公我也能忍,圣贤书不就成了废纸一堆。”
“这世上,总要有人撞个头破血流,如果我金榜题名,这血是不是溅得高些!”▼▼▼‍‍‍‍‍‍‍‍
他为了理想奋不顾身的发言,也坚定了范闲为春闱学子求公平的决心。
过去,范闲为自己的知己好友滕梓荆讨公道。
现在,他想为所有遭遇不公的人趟出一条新路,他要成为那些为民发声、清正廉洁的人的靠山。
那些善良的新生力量也因为他而聚集,然后一起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实现叶轻眉在石碑上写下的愿景——
“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破魍魉迷崇,不求神明。”
庆帝要让范闲做一个孤臣,但这条孤臣之路并不孤。
范闲的一腔热忱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会有很多愿意帮助他、被他打动的朋友,身后还有很爱他的家人,想想就觉得燃起来了▼▼▼‍‍‍‍‍‍‍‍
张若昀说,每一个不公的发生,都是敲在范闲心里的一记重锤,提醒他在这世道上无路可退。
范闲其实是个平凡人,平凡人遇不凡事,敢于做出不凡的选择,才是英雄的成长之路。
接下来,顺着剧情走向,范闲与林婉儿大婚后接手内库,悬空庙救庆帝,下江南斗明家等高能剧情渐次展开,更加扣人心弦。

未来任重道远,范闲不仅要面对内外的敌对势力,还需不断在情义与正义之间做出抉择。

很期待接下来在荆棘密布中范闲将如何践行心中的理想,守护本该有的人间公理。
举报/反馈

学长的大口袋

77.2万获赞 6.4万粉丝
有良知的锐评人
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