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解放75周年,今天下午,上海爱乐乐团在地铁人民广场站玉兰花穹顶下的中央展台,为市民观众和中外游客奉上了一场特别演出——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这场由张亮指挥、70人编制的大乐队演出,也是迄今为止爱乐最大规模的“快闪”。
明晚,爱乐还将在上海大剧院献演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主题音乐会,以文艺党课的形式致敬“光荣之城”。爱乐精心策划的一套《红旗颂》全版本黑胶唱片也计划在国庆前出版发行。
图说:地铁音乐会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勾起内心最深的爱国情怀
周日,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换乘大厅里,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来去。日光透过白玉兰造型的玻璃穹顶,照耀着五星红旗格外耀眼。当身着黑色礼服的演奏员,拿着小提琴、长笛、圆号等乐器陆续就位,人们纷纷好奇停下脚步。随着指挥张亮给出一个手势,《红旗颂》波澜壮阔的旋律荡漾开来,如浪潮般掩盖了一切嘈杂。
短短9分钟的《红旗颂》连演两遍,不但赢得了如雷的掌声,也勾起了人们温暖的回忆和深深的爱国情怀。“这是作曲家吕其明写的《红旗颂》,到现在都快60年了,再听还是很好听。”卫先生一直拿着手机在录像,他说一会就做成视频发到朋友圈。回想这些年上海的变化、老百姓生活的变化,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富强,“现在我们能有这样稳定安宁的生活,还是要感谢党的领导。”
60岁出头的周香枚听完这一曲,眼眶微红,她没有在曲终时随人群散去,而是在圆柱边站了一会。和记者聊起,她说,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是和先生初识,两人都热爱音乐,相约去听交响乐,当时就被《红旗颂》中流露的深情所感动。后来先生被外派出国多年,在那个通讯远不如现在的年代,她想他时,就常常会放这首曲子来听,所以《红旗颂》对她的意义格外不同。
作品流传半世纪经久不衰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团长高山峰直言,“红色情怀”既是上海爱乐乐团的音乐会品牌,更是乐团光荣初心的写照。
“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创作的《红旗颂》就起源于上海爱乐乐团的团址(武定西路1498号),这也是常演不衰的经典曲目。他用极具历史画面感和民族史诗性的交响音乐,奏响了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
吕其明曾深情诉说:“我以最大的热忱来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从未后悔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上海解放纪念日的前一天,于上海城市原点奏响了这一红色旋律,既为路过的市民游客带来一份惊喜,也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了“红色文化”的内涵。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诞生54年的《红旗颂》终于定稿——这是一位不忘初心的老人送给祖国和人民最诚挚的礼物。吕其明说:“红色基因是激励我不断创作的‘音乐密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上海爱乐乐团再次奏响“老团长”的经典作品,不仅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交响乐这一高雅艺术的魅力,更以社会大美育的力量浸润人心,推动整座城市与美同行、美美与共。
红色旋律勾勒出城市美好
明天是上海解放纪念日,上海爱乐乐团在上海大剧院以大型音乐会的形式推出一场全新编排的“红色情怀”文艺党课,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之红色舞台作品展演活动之一。
本场音乐会曲目编排独具匠心,涵盖了吕其明、金复载、奚其明3位生长在新中国红旗下、扎根上海多年的作曲家的6经典作品,包括吕其明改编的钢琴与乐队《红旗颂》、重新修订的管弦乐序曲《雷雨》和弦乐小品《喜悦》,金复载的《喜马拉雅随想曲》、二胡协奏曲《春江水暖》,以及奚其明的抒情音诗《向往》。
其中,钢琴与乐队《红旗颂》由钢琴家孔祥东担纲独奏,而《春江水暖》则由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倾情呈现。首演的新版管弦乐序曲《雷雨》是吕其明第一次用现代派作曲技法,将戏剧冲突转化为音乐,在《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之际带领观众重新走进经典。
整场文艺党课通过“攀登,时代,向往,红旗”四大主题,带领观众在红色旋律中感悟上海城市精神。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自1965年首演以来,已经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深情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情景,旋律激昂、节奏雄壮,成为了新中国乐坛的标志性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爱乐乐团即将出版发行的《红旗颂》全版本黑胶唱片,涵盖了《红旗颂》8个版本,全方位呈现作品丰富内涵和多元魅力。(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