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谢谢你们的教育,我不应该把生病的女儿抛弃在医院这么久,我保证回家后会好好照顾孩子,亏欠她太多了。”在检察官与民警的训诫下,孙某某夫妇终于来到医院接回遗弃多年的女儿小末,一家三口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5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闵行区检察院”)获悉,多年来,该院“童心未闵”团队与公安民警形成合力,严厉打击监护侵害犯罪,共办理了7件遗弃亲生子女在医院的案件,并依托民政部门解决监护困境,有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检察官根据认罪悔罪态度及是否愿意继续履行监护义务,落实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目前已提起公诉5件,建议法院对2件判处缓刑,对1件情节较轻的作出相对不诉决定,同时探索实行监护监督制度,科学评估监护权的适格性,帮助4名弃儿回到原生家庭生活,对3名情节恶劣拒不履行的失职母亲,支持起诉撤销监护权,法院判决指定福利机构落实监护职责。
吸毒母亲生下孩子便遗弃,被判处有期徒刑
在7名长期留置医院的弃儿中,有3名儿童的母亲存在吸毒、贩毒的情况,且孩子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梅毒等疾病,佳佳便是其中一个。
蒋某未婚生育产下佳佳后,就将其遗弃在医院,佳佳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就从未享受过半刻亲情,而母亲蒋某经强制戒毒后也未能彻底改变恶习,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更没有固定的住所,到案后亦拒绝接回佳佳。针对上述情形,检察机关将蒋某起诉至法院,最终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经第三方监护权调查评估,认定佳佳的母亲蒋某不具备监护能力和监护意愿,且无其他直系亲属能够抚养佳佳,遂根据《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推动区法院撤销蒋某的监护资格,指定某儿童福利院担任佳佳的监护人。
脑瘫男童遭遗弃十年,被接回家60天会喊爸爸妈妈
有一些父母虽然家庭结构完整,身体健康,却为了逃避抚养病孩的经济负担而狠心将孩子遗弃在医院,企图逃避自己的抚养义务。女孩可可的父亲徐某在发现可可患有先天性肠梗阻等疾病后将其送至医院医治,后因不愿再继续承担医药费而将其遗弃在医院,即便在获悉可可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已痊愈,多次接到医院出院通知,徐某还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案发后,在公安民警和检察官的教育训诫下,徐某最终来到医院,可可终于能回家了。
为了督促徐某提高责任意识,履行监护职责,在追究刑事责任之外,检察官向徐某制发了《督促监护令》并委托家庭教育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防止可可回归家庭后再次遭遇监护缺失甚至侵害。
另一名困境儿童天天从一出生就患有脑瘫,现实的沉重让绝望的父母一走就是十年,已经十岁的他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生活无法自理,更不提畸形的五官、扭曲的双脚。当看到躺在床上无法自理的儿子,母亲邓某对自己当年的遗弃行为羞愧后悔不已,表示愿意尽快接天天回家?
为了保障天天回家后能得到妥善照料,检察官依托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委托第三方社工对邓某夫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监护资格考察,通过行为禁止、生活照料、心理护理、安全防范、权益保护五方面督促天天的父母切实履行监护职责。
天天父母从开始的抗拒、担心,逐渐变成了对孩子的接纳和关心。最终,一个不会说话、不会坐、不会走,还又聋又瞎的孩子,在被接回家后20天,就能独立坐半小时;60天,会喊爸爸妈妈;80天,能扶着站起来......”
检察官联合社工跟踪回访,确保孩子们幸福成长
回归家庭的孩子过得好不好?政府监护的孩子会不会不适应?“童心未闵”团队的检察官联合社工对7名孩子定期开展跟踪回访,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和情感需求,确保孩子们幸福成长。针对孩子们长期滞留医院导致的心理发育迟滞等问题,委托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评估,依托未保站社区资源指导父母与孩子共同参加亲子活动,帮助孩子克服情感障碍,塑造健康人格。针对有日常康复与护理需求的病残儿童,链接相关资源,提供就医绿色通道。
2022年的冬天,检察官在医院的门诊偶遇了带可可看病的徐某,徐某正满头大汗正焦急地寻医问诊,可可虽然发着烧,却也安稳躺在父母的怀抱里。
2023年的春节前夕,检察官再次来到天天家回访,曾被医生判定为“几乎没有智商”的孩子正跟随着妈妈的动作作出不同反应,检察官也给他们带来了联系康复机构的好消息。
2024年元旦,检察官作为法治副校长前往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授课,一眼便认出了佳佳,曾经体弱多病的小女孩已经长成落落大方的小学生,佳佳一脸兴奋地跟小伙伴炫耀她的“检察官妈妈”。
闵行区检察院立足遗弃案件的专项办理,能动履行四大检察职能,有效落实严厉打击与精准救助相结合,依托社会支持体系,立足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为每一名困境儿童制定个性化的监护方案,用司法保护促推政府保护,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通讯员 程慧 殷榕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

澎湃新闻

1亿获赞 691万粉丝
澎湃新闻,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