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日报报道:5月24日,记者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该院近日完成了世界首例活体人的异种肝移植手术,成功将610克的转基因猪肝脏移植到了一位肝癌重症患者身上。


目前,患者已经实现下地自由活动,肝功能等多项指标恢复正常。本例转基因猪到活体人的异种移植取得成功,开创了转基因猪异种肝移植的先河。


手术过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5月17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倍成教授团队和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了此项手术。


术后七天内,患者没有出现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应,凝血系统没有障碍。目前,患者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移植猪肝每天有200ml左右的金黄色胆汁分泌。


接受猪肝移植的是一位71岁患有右叶巨大肝癌的男性病人。经过检索,该手术是世界首例活体人的异种肝移植手术,也是全球第五例活体人的异种器官移植手术,是中国科学家从0到1的原始创新,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异种肝移植技术已经站到全世界最前沿,实现了医学领域重大突破。


此次10基因编辑猪到病人的肝脏异种移植,选择的病人为右叶巨大肝癌患者,在介入等治疗无效,随时可能出现破裂的情况下,基于同情及无伤害紧急的原则,充分征得家属和患者知情同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召开学术委员会、临床新技术伦理委员会、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及动物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该例患者异种辅助肝移植研究。


手术创造医学史上多个奇迹


该例手术的成功创造了医学史上多个奇迹,包括制定了猪全肝如何植入、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异种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等全球标准,使异种猪肝移植进入临床成为可能,将为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患者术后为手术团队送上锦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本次异种肝移植的“肝源”来自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小型猪基因编辑与异种器官重点实验室魏红江教授团队,可以有效避免异种器官移植的超急性及急性排斥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等。


此次猪到人的临床辅助异种肝移植,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临床合作共同成果,也离不开空军军医大学窦科峰院士团队、清华大学董家鸿院士团队开展猪到人类脑死亡受体异种肝移植研究的创新引领,是中国科学家在异种移植研究领域的集体智慧。


两个月前刚完成猪肝移植到人体临床手术


今年3月10日,在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肝胆外科陶开山主任带领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异种肝脏移植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将一只多基因编辑猪的全肝以辅助的方式移植到一位脑死亡患者体内。术中,移植肝脏恢复血流后即刻分泌胆汁,未见超急性排斥反应。


窦科峰院士、杨雁灵教授、宋文杰副教授修整供肝(图源:橙柿互动)


该研究首次探索了“基因编辑猪-人”肝脏异种移植的可行性,在科学理论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军事医学应用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将在救治修复、功能重建、移植替代,特别是重要脏器移植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目前,国际上关于异种肝脏移植的研究,尚处于“使用狒狒、猕猴等动物作为移植受体”阶段。据窦科峰院士介绍,相对于肾脏和心脏,肝脏涉及合成、分解、凝血、解毒和免疫等功能,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更为复杂,因此,基因编辑猪的肝脏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肝脏发挥功能,异种肝脏移植技术难度和科学意义更大。如何推动异种肝移植走向临床,是当下领域内学者十分关注的科学难点问题。


从“2013年亚洲首例转基因猪-藏酋猴异种异位部分肝移植获得成功”“2020年多基因编辑猪-猴肝心肾移植创造肝移植受体存活世界纪录”,到“2022年成功实施国际首例多基因编辑猪-猴多器官多组织同期联合移植”,再到“2023年多基因编辑猪-猴异位辅助肝移植取得新突破”,窦科峰院士、陶开山主任团队在长达11年的“猪猴异种肝移植动物实验”基础上,开展了此次基因编辑猪至脑死亡受者肝移植,说明猪肝有可能替代人类肝脏,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据了解,我国有近4亿肝病患者,700多万肝硬化患者,同时,每年新增30万至50万名肝衰竭患者。对于肝衰竭,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根治方式。现实中,很多人因等不到人类供肝而失去生命。而异种肝移植不受供肝数量限制,可使更多终末期肝病患者获益。

来源:综合极目新闻、北京青年报、安徽日报、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举报/反馈

福建卫生报

22.5万获赞 3.7万粉丝
抓住你的健康关键词,发出八闽医卫之声。
每周文摘报社官方账号,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