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近年来,“网瘾少年”“校园霸凌”等字眼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除了看到这些问题,更希望大家能够看到这些问题背后,青少年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难。”5月25日,“我爱我·蜀心安”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副主任陈旭从脑发育的角度对青少年抑郁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解析。
被情绪困扰的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面临着非常多的困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困扰,就是情绪的困扰。
陈旭给出了一组数据:50%的精神疾病在18岁以前会有首次发作;75%的精神疾病在24岁前有首次发作。“从儿童期一直到成年早期的大学阶段,所以,学生心理健康月的意义就非常大。”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团队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和成人的患病率基本持平。
“孩子在脑发育不均衡的状态下,就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在从事儿童精神科医生十余年,陈旭并不认为这些情绪问题就预示着“很差的结局”,“青春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二次发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预示着我们会有更好的突破。”
早期识别和干预能预防青少年抑郁的发生
要实现这一突破?先要认识并重视儿童青少年的情绪。
孩子睡得过多或过少、变得冷漠、出现一些查不出病因的躯体症状、更多的同伴冲突、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这些都提示孩子可能存在情绪相关问题,需要高度警惕。“除了家长老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及时到医院做相关的筛查和评估,早期干预。”陈旭特别提醒,抑郁家族史是目前认为预测作用最强的风险因素,“对于父亲或母亲有情绪相关问题的情况,这类孩子在青春期时需要高度关注。”
如何如何帮助存在情绪问题的儿童青少年?陈旭提到,父母需要加强与孩子的关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允许他们不完美。”而在面对存在情绪问题的孩子时,学校和老师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接纳并不放弃,“可以利用其他孩子的关系来帮助和支持孩子。”
“早期识别和干预能预防青少年抑郁的发生。”陈旭表示,从精神科疾病的分析模型上看,儿童青少年的疾病大多处于早期或者刚发展为疾病的阶段,如果有充足的社会支持资源、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积极的应对策略,在家、校、社、医的协同之下,青少年的“情绪小怪兽”也不再那么可怕。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2420万获赞 550.9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