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一度以来,是很多工薪和学生阶层所青睐的代步工具,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停放简单,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绝佳选择。

在很多中低收入人群内,私家车显然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而公共交通确实也有很多不便,所以,电动自行车作为自行车替代工具,或许说已经基本将摩托车淘汰了。

但与此同时,随着电动自行车持有量数额庞大,也给交通环境和安全带来很多问题,包括一些骑行车无视交通规则横冲直撞,不按交通标识行驶等;另外,更多因素或许是安全问题,包括电池自燃爆燃事故频发,包括有的电动车车速超过非机动车安全标准等,这些都给电动车管理带来很多挑战和新的问题。

所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出现了,电动自行车禁行区域出现了,电动自行车不准上楼出现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出现了,电动自行车骑行车必须戴头盔出现了,甚至还有的地方,电动自行车需要驾驶证也出现了。

当然,不合乎相关标准要求的电动自行车,必然会被限期退出市场,离开群众生活。而且,我们似乎觉得,一切可能要动真格了!

这不,据网传官媒消息,5月2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公告第40批删除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目录之内的车型不得在本市销售和登记上牌。

这下,不少媒体关注,舆论也纷纷热议,尤其是一些网友,似乎真的无法安定了。更重要的事,涉及到的电动自行车品牌和型号,确实也是我们身边常客。更有很多知名品牌,比如说绿能、新日、爱玛、雅迪、台铃等相应品牌相应车型。

而这些品牌和车型的电动自行车为什么被删除,或者说被拉入“黑名单”?官方表示,目录内车型不得在北京市销售和登记上牌。而“删除原因”,竟然是“企业主动申请”。

随着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为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企业自行淘汰不合标准的产品可以理解。但是,合乎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会不会给群众生活带来麻烦和成本增加,这也是群众关注的话题。另外就是,群众已经购买的相应被限制品牌车辆,还能够被骑行多长时间,会不会出门就会被不合标准而查处?如果车辆没有骑坏,群众只能当废品处理掉吗?

再者,北京之后,其他省市地区会不会很快跟进?相应车型的车辆,会不会被转移到北京外各地疯狂销售,群众购买后,结果会不会出现北京这样的购买和登记上牌限制?

如此看来,电动自行车,确实不敢随便乱买了,该避开的车型,还是必须要避开了。当然,对群众而言,很多人也表示,骑行电动车大多是中低收入的工薪和学生族,在相关法规制定和落实的时候,也应该更多考虑群众出行困难和实际问题。一方面要规范规矩,另一方便,也要方便群众。

#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

言真说社会

75.3万获赞 2.1万粉丝
找锐评,看言真,说最有利于群众的话
社会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