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橡胶作为一种关键的工业原材料,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

橡胶主要用于轮胎行业、建筑行业、电力行业、医疗行业、运动器材行业等,其中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轮胎行业。中泰证券研报指出,轮胎是天然橡胶最大的用途,占比约为75%。根据Spherical Insights LLP的数据,全球天然橡胶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65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252亿美元,预计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3%。

近日,信息咨询公司六度智囊接到需求,多名客户希望就橡胶产业出海问题对不同专家进行访谈,从而对行业动向有更深入把握。六度智囊是一家商业信息检索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且领先的研究决策支持和专家知识共享服务。目前已实现海外专家50K+,业务覆盖北美、亚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根据六度智囊促成的访谈来看,不少专家认为,中国在全球橡胶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企业的出海或将推动橡胶行业中长期供需格局的改变。

供需支撑橡胶长期偏多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大,除黄金价格屡创新高外,原油、工业金属及部分农产品也呈现不同程度价格上行,橡胶期货也保持向上势头维持偏强运行。

据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统,5月中旬国内天然橡胶现货价格仍持续上行,截止到5月20日我国天然橡胶市场现货胶行情在14180元/吨左右,较5月11日在13590元/吨左右,上涨4.34%。

橡胶价格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而言,在需求端,天然橡胶主要被应用于各种工业品中,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市场对橡胶的需求逐渐增长,整体市场情绪也趋向乐观。

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政府出台的的一系列消费刺激措施和支持政策都对显著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60.6万辆和67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4%和10.6%;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市场的活跃,也预示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汽车行业的强劲复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增长,为轮胎产销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对橡胶终端需求的预期,还为橡胶价格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在六度智囊促成的一次访谈中,前任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经理表示:

“相较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轮胎的耗损速度快出20%以上。目前,众多轮胎制造商正在进行产能的扩充,预计在接下来的2到3年里,中国的轮胎制造能力将显著提升。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轮胎的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10亿条增加到2025年的13亿条。”

从供应端来看,国内外橡胶产区的开割工作受到季节性和天气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4月,由于高温和干旱,多个橡胶产区的开割率不足,进而影响了橡胶产出。行至5月,尽管早些时候的干旱情况因降雨有所缓解,但泰国和中国海南等地区的强降雨同样对割胶工作造成了阻碍。极端天气导致胶水产量低迷,原料收购价格因此止跌回升。

在六度智囊促成的另外一次访谈中,前任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分析认为: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现货价格的上涨幅度以及轮胎企业在价格传导上的效率。今年的上涨则主要是由供需格局的变化所引起的,供应端处于低位,需求端则得到了提振。

市场已经逐渐摆脱了疫情的影响,随着库存的去化,需求端的高增长预计将进一步推动橡胶价格的上升。泰国橡胶价格已经走出了之前的低谷区间,目前的价格相比近几年来是比较好的。总的来说,从供需关系到市场情绪,多方面因素都在支持橡胶价格的上涨趋势。”

中国橡胶走向全球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橡胶生产与最大的橡胶消费国。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橡胶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105.56亿元,同比增长12.47%。

其中,轮胎、橡胶制品、乳胶、骨架材料等细分专业表现尤为突出,增幅均超过10%。据了解,中国轮胎产量占据全球比重的五成以上。

谈及轮胎产业增长强劲的理由,前任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在六度智囊的访谈中表示:

“中国轮胎产业的快速增长主要由两大因素推动:一是国际市场对轮胎的需求激增,二是国内市场消费的恢复。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轮胎造商经常面临订单量超出生产能力的情况。由于疫情影响,国内轮胎的使用需求在下降了超过30%之后,2023年有所回升,但这种增长是基于较低的使用基数。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对轮胎的需求却显著增强。”

在国内市场,据天然橡胶网的报道,预计2024年国内轮胎产能将继续扩张,半钢胎与全钢胎产能分别新增2500与550万条,同比增长3%与2.5%。得益于庞大的橡胶加工能力,这些企业正在积极扩大其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图在全球橡胶行业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海外基地视为重要的利润来源。

据此前媒体报道,包括中策橡胶、玲珑轮胎、通用股份、森麒麟、赛轮轮胎、贵州轮胎等多家头部企业均在海外密集扩建产能。

前任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对此进一步表示:

“近期,多个中国轮胎制造商选择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或扩充其生产设施,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对外出口的轮胎数量,同时也有效地绕开了美国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美国作为全球拥有最多汽车的国家,对轮胎的需求非常高。尽管美国本土的轮胎制造商数量不多,这为中国的轮胎出口商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同时,美国消费者在购买轮胎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此外,“一带一路”计划促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商业交流,并且在这些国家中推动了基础建设的发展,这也促进了中国轮胎的出口增加。即便不提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影响,这些国家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数量在“一带一路”计划实施后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从轮胎市场的竞争格局看,全球轮胎厂商可大致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由行业内的传统巨头组成,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第二梯队则包括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如倍耐力、韩泰、住友橡胶和马牌等;第三梯队主要由中国本土品牌构成,如中策、玲珑、赛轮、三角和森麒麟等;第四梯队由众多规模较小、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的中小轮胎品牌组成。

中国轮胎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头部企业通过在海外建厂等方式扩展市场份额,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投入研发,提升产品的质量。这种努力在全球轮胎市场上已开始显示成效。2023年度全球轮胎75强中,有35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2家位于前10强,4家位于前20强。

尽管中国轮胎企业正在努力扩大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但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专家在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时指出,国内出海轮胎龙头企业虽然正在蚕食北美小品牌轮胎市场份额,例如森麒麟、赛轮以及双钱等龙头企业正逐渐吞噬以北美小品牌为主的Middle-Cost Brand轮胎市场份额,但总体市场占有率仍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大约1%左右。

国内化工相关协会轮胎市场与技术研究专家在六度智囊的访谈中提到:

“由于缺乏轮胎企业的配套,这些国内出海企业在北美缺乏影响力,也难以撼动海外主流品牌影响力,因此无法抢占头部轮胎企业的市场份额。

不同于海外厂商的本土化出海策略,国内厂商出海发展往往不会选择建设研究中心,因此无法满足当地消费者真实需求以及缺少文化影响力。轮胎行业作为多学科交叉领域,海外企业研发周期一般为 3-4年,而国内厂商缺乏多生态的创新赋能产品。未来国内轮胎产品出海抢占中端市场前景需关注以上两个方面。

同时,中长期来看,由于全球橡胶消费的主力为轮胎制品,目前恰逢中国轮胎企业的二轮出海,国内自主品牌为打开欧美主流市场,正考虑在墨西哥、欧洲以及东南亚建设工厂,此举势必会打破未来三到四年橡胶的供应端情况。”

综合专家意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供应方面,2024年天然橡胶的总供应量可能会有小幅度的降低,而总需求则预计将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过往十几年轮胎为天然橡胶的消费主力,轮胎的产量波动会带来橡胶价格的起伏。

全球GDP的增长速度与橡胶需求的增长速度是正相关的,这意味着经济的增长与橡胶的消费量是密切相关的。

预计到2024年,全球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将会出现恢复性增长,尽管增长动能可能不会特别强劲。在国内市场,需求预计将与去年持平,而海外市场则有所增长。
举报/反馈

36氪

627万获赞 55.8万粉丝
36氪官方账号。每一条新闻都有价值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36氪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