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带孩子到野外踏青露营的人越来越多。一名家住丰台的6岁女孩,上周末去郊外游玩,在草地上打滚时,被一只蜱虫叮咬,好在家长及时发现并带女孩就医取出了蜱虫。医生提醒,家长要叮嘱孩子,被蜱虫叮咬后千万别用手拍或硬揪。
上周末,李女士带女儿到一块野草地去露营,孩子在草地上尽情撒欢、打滚。回家后,李女士发现,女儿的右胳膊上多了个黄豆般大小的“黑痣”。“我用手碰了一下,孩子说不痛也不痒。”李女士说,她仔细一看,发现这个“黑痣”竟是一只蜱虫,蜱虫的头已经深深扎入孩子的皮肤里,身体圆鼓鼓的,露在外面的足还在活动。
蜱虫叮咬人“孩子应该是在草地上玩的时候被蜱虫叮上的。我最近听说了好几个孩子被蜱虫叮咬的事了,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引发感染。”李女士不敢耽误,立即带着女儿到医院就诊。医生先用酒精“醉倒”蜱虫,趁它口器松弛,用镊子顺利取出。
每年5至7月是蜱虫活动的高峰期,多地出现被蜱虫叮咬的案例。有人被蜱虫叮咬后会出现过敏或发炎等轻微症状,而被少数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后,一部分人群甚至出现了重症。
中华慈善总会皮肤安全关爱项目执行主任张文鹤提醒,家长教孩子认识蜱虫至关重要,一旦被蜱虫叮咬后,千万不能用手去拍打或硬揪。蜱虫的嘴长着倒刺,钻入人体皮肤后将口器牢牢固定住,拍打或惊吓都不能让它离去。若硬揪,容易造成蜱虫头和身体断裂,可能将蜱虫口器折断在皮肤内。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被蜱虫叮咬了要通知家长,家长可以用一些药物或清凉油抹在蜱虫屁股上,逼着它松口。取出蜱虫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如有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蜱虫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市民要尽量避免在草地上坐卧。郊游时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束紧袖领及裤脚,可防止蜱虫附着或叮咬。如在蜱虫较多的地方郊游,可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喷洒。
举报/反馈

北京日报客户端

7624万获赞 533.6万粉丝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