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网络上
有不少人反映出现嗓子疼的症状
这是“刀片嗓”又回来了吗?
快来听专家研判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说,本月该院感染综合科门诊接诊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较上月略有增加,但不明显。其中多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流感、新冠患者比例非常低。
李侗曾说,近期门诊过程中,引起学龄前儿童咽痛的主要原因是疱疹性咽峡炎。该病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由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发病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出现疱疹、红肿。
“这种疾病与手足口病为相同病原体引起。随着较‘厉害’的肠道病毒71型有了预防的疫苗,现在出现的病例多是由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引起。”李侗曾说,疱疹性咽峡炎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令家长揪心,不过绝大多数患儿病情较为轻微,“一般情况下,一周左右能够痊愈。”
目前,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接诊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主要由猩红热引起。李侗曾介绍,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好发于5至9岁的儿童。猩红热的症状包括咽痛、“草莓舌”“杨梅舌”、皮疹、发热。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对症使用抗生素一周左右可康复。不过,由于这种疾病病原学检测周期较长,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耽误治疗、造成传播。
对于成年人来说,目前引起咽痛的主要原因是鼻病毒、腺病毒、链球菌等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李侗曾说,从门诊人数上看,呼吸道感染患者较上个月没有明显增加。“这一波感染的患者症状没有流感或新冠那么严重,因此多数人可能没有‘跑医院’治疗。”
天气越来越热,人们戴口罩的意愿逐渐下降,开空调多了、开窗通风少了,这些都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风险。李侗曾提醒,呼吸道疾病并未“偃旗息鼓”,仍要注意个人健康。室内要多开窗通风,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最好还是戴上口罩,平时要注意勤洗手。
对于学龄及学龄前的孩子,如出现皮疹、发热症状,首先要居家休息、不能带病上学。如出现持续高热、使用退热药物效果不明显的高热,或出现嗜睡、精神萎靡、烦躁、频繁呕吐、肢体不自主抖动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呼吸道传染病病程一般在5到7天,前3天可能出现高热,家长们在不要恐慌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
另外,李侗曾建议适龄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降低感染发病、出现重症的风险。
相关链接
中疾控提示:柯萨奇病毒A6正在演变,存在暴发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近日发布
一项关于手足口病病毒的调查研究
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
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
主要病原体
目前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
柯萨奇病毒A6正在演变
并存在暴发的风险
研究团队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儿和儿童,症状通常以发烧、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主,症状一般较轻,在7至10天内缓解。然而,部分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并发症。
此前,肠道病毒A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2016年,肠道病毒A71灭活疫苗开始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该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然而,由于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多样性发生了变化。
根据国家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监测网络,研究团队调查了我国2012年至2023年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从中获得74株柯萨奇病毒A6菌株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此外,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该病毒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监测。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虽然手足口病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一般在1周左右就会康复,但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专家提醒,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很密集、空气不流通、相对密闭的公共场所,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发烧、手足口等部位皮疹,或者出现精神不振、食欲明显下降等改变,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同时做好居民隔离。
需要高度警惕的具体症状包括:
1.高烧持续不退,38.5℃超过3天,同时出现皮疹或疱疹;2.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东西、有频繁恶心、呕吐;3.惊闹不止、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面色苍白(退热后也不缓解);4.肢体频繁抖动、惊跳,睡眠受到严重影响;5.头痛、眼球上翻、出冷汗,甚至惊厥发作。
(来源:新郑发布 铁路12306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大河网

966万获赞 49.5万粉丝
河南省首家全国重点新闻网站
大河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