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首都之窗网站公布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到2026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实现引领全球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5-8项,“三医”联动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新建1-2家研究型医院。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风险投资每年200亿元;高品质特色园区10家。产业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加速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行动计划》共包括八个方面34项重点任务,将通过强化创新策源、加强临床研究、激发数据要素价值等任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其中,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每年100亿元以上。实现引领全球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5-8项,新增获批上市创新药10个、创新医疗器械30个;“三医”联动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新建1-2家研究型医院;引进培育多层次专业人才1万人以上;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风险投资每年200亿元;高品质特色园区10家。产业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行动计划》提出要强化创新策源,加快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强化退行性疾病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提升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引领和产业支撑作用。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并向全球开放共享。在医学转化研究、呼吸道传染病、基因存储应用、核糖核酸等领域,设立一批创新体制机制的研究机构。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落地发展并融入北京创新体系。在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部署“核爆点”专项,催生具有颠覆性、引领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支持医疗机构与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企业合作,整合基础和临床研究优势,打造5-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基地,加快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速度。

要加强临床研究,强化医研产协同。《行动计划》提出,提升临床研究质量。推进有条件的医院组建专职、兼职的临床科研队伍,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发挥临床对产业支撑作用。优化临床机构启动临床试验项目的流程,将临床试验启动用时压缩至25周以内。推进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范围扩大到全市,并建立监测体系,提升互认效果。推动研究型医院按程序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支持研究型医院与完成备案的本市三甲医院合作,开展细胞治疗的早期临床研究。

推动数字化赋能医药健康产业,激发数据要素价值。《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全市共享的门急诊、住院、体检、科研等电子病历体系。推动标准化、信息化临床研究数据共享,明确数据脱敏标准,打通医院之间数据链接。推动检验结果、医疗影像在全市三级医院实现互联互通互认。推动医院开展医疗大数据的登记、评估、流通,拓展在创新研发端应用。建立面向全市开放、充分保护隐私的临床样本共享信息系统和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支持医疗大模型开发和落地应用,推进数字疗法、人工智能辅助治疗等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药研发。

为医药健康创新打造全流程服务体系,加快研发到应用进程。建立加速创新药械研发应用的全流程服务工作机制,在临床试验、注册上市、生产落地、入院应用等关键环节加强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问题,强化工作评估,提升服务水平。缩短药品进口检验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加速创新药械入院应用,加强服务创新药申报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有关工作。引导市属医院将创新药加快入院应用,对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本着“应配尽配”原则尽快入院。进一步推动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工作(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将非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试点范围。

此外,《行动计划》还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发展、加强人才引进和构建产业集聚等方面部署重点任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张鹏

举报/反馈

北青网

3151万获赞 226.6万粉丝
时政社会娱乐是北青内容主线,互联时代有我
北青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