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3日讯(通讯员 廖诗卉 何禹军 欧阳宇轩)“不打农药不杀虫,反而放‘虫’入田。”初听起来,让人有点难以置信。过去,病虫害防控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如今,“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方式已经成为守护米袋子、菜园子的有力武器。在桂阳县,就有一支特别的“益虫护卫队”。连日来,随着气温升高,不少害虫“苏醒出洞”,桂阳县41亿头“益虫卫士”陆续出击,开启“虫口夺粮”保卫战,护农田保增收。
高级技术员邝晓华正带领技术人员为农户们送来一张张赤眼蜂卵卡。
“大家来看看,我手里拿的就是赤眼蜂的卵卡,大家把这个卵卡悬挂在植株的中下部叶,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卵卡就会自然孵化成赤眼蜂的成虫,赤眼蜂就会自己去田间找害虫吃了......”5月22日,在桂阳县和平镇白杜村,桂阳县烟草公司和平烟叶生产收购站的高级技术员邝晓华正带领技术人员为农户们送来一张张赤眼蜂卵卡,指导农户们将卵卡卡在在各类农作物茎秆上,等待赤眼蜂孵化。
小小赤眼蜂,身长不足1毫米,却是生物防治领域的“尖兵”。它是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斜纹夜蛾、烟青虫等害虫的“寄生性”天敌。
益蝽。
害虫在产卵时,会释放一种信息素,通过这些信息素,赤眼蜂能快速准确地找出最新鲜的害虫卵,然后在害虫卵内产卵,赤眼蜂幼虫吸食害虫卵内营养生长,成熟后赤眼蜂就破壳而出,害虫卵死亡,达到生物防治目的。赤眼蜂的寄主范围非常广,能寄生400多种农林害虫的卵,是目前应用面积最广、防治效果最好的天敌昆虫之一。在25℃的条件下,大约12天赤眼蜂就可以繁殖一代,以后在田间循环往复,将害虫消灭在胚胎时期。
“我们现在田间很多农作物生长中后期容易滋生鳞翅目害虫,因秸秆太高太密,人工打药比较困难,又容易有残留,无人机飞防的穿透性有时也会难以保证效果,而赤眼蜂为主的生物防控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难题。”邝晓华介绍道。
欧阳海烟叶生产收购站副站长吴贵兵在田间放置益蝽。
自然界的昆虫间存在天然的取食关系,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生物链上的“一物降一物”。除了赤眼蜂、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外,桂阳县还在释放了益蝽、蠋蝽等捕食性天地昆虫。在欧阳海镇,一只只益蝽被释放到农田里,开启“治虫之战”。
益蝽的幼虫和成虫均可以捕食多种鳞翅目害虫,每只益蝽成虫一天可取食28-41头鳞翅目2龄幼虫。在靠近鳞翅目害虫幼虫时,益蝽会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猎物体内,几分钟后害虫逐渐挣扎变缓,直至死亡。
赤眼蜂卵卡被放在植株间。
“可别小看了益蝽,它的威力很大,可以防止不同类型的40多种的病虫害。而且益蝽放虫时间基本不受气候影响,防控时间长,还能达到农药减量控害目的,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让农民能更好地端起‘生态碗’,吃上‘绿色饭’。”桂阳县烟草公司欧阳海烟叶生产收购站副站长吴贵兵介绍说。
农户朱社生种田已有40多年,早年间,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云集,吸食农作物,只好喷施杀虫剂进行防治,成本可不低。如今,“送上门”的“益虫护卫队”帮他解决了这些烦恼。“我家烟稻轮作了10多亩,现在种田可比以前轻松得多,还节省了很多农药成本、人工成本,田种得越来越好了,一年的收入也超过了10万元。”朱社生乐呵呵地说。
田间农作物长势良好。
近年来,桂阳县实施“以虫治虫”“性诱治虫”等系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田间地头悬挂的“灯笼”装置,其实是“性信息素诱捕器”,不仅可以让害虫“自投罗网”,还能实时监测害虫密度。
桂阳县根据本地病虫多年发生特点和趋势,准确掌握害虫“动向”,分时段、分阶段建立起“益虫护卫队”生物防治网。今年,桂阳县放飞蚜茧蜂、赤眼蜂、蠋蝽、益蝽、异色瓢虫等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41多亿头,农业防控面积60多万亩。
举报/反馈

红网

3177万获赞 114.1万粉丝
湖南省综合门户网站,湖南省党网。
红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