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网络上有不少人反映出现嗓子疼的症状,有人怀疑与新冠新毒株感染有关。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说,本月该院感染综合科门诊接诊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较上月略有增加,但不明显。其中多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流感、新冠患者比例非常低。
李侗曾说,近期门诊过程中,引起学龄前儿童咽痛的主要原因是疱疹性咽峡炎。该病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由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发病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出现疱疹、红肿。
“这种疾病与手足口病为相同病原体引起。随着较‘厉害’的肠道病毒71型有了预防的疫苗,现在出现的病例多是由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引起。”李侗曾说,疱疹性咽峡炎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令家长揪心,不过绝大多数患儿病情较为轻微,“一般情况下,一周左右能够痊愈。”
根据国家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监测网络,研究团队调查了我国2012年至2023年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从中获得74株柯萨奇病毒A6菌株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此外,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该病毒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监测。
目前,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接诊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主要由猩红热引起。李侗曾介绍,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好发于5至9岁的儿童。猩红热的症状包括咽痛、“草莓舌”“杨梅舌”、皮疹、发热。 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对症使用抗生素一周左右可康复。不过,由于这种疾病病原学检测周期较长,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耽误治疗、造成传播。
对于成年人来说,目前引起咽痛的主要原因是鼻病毒、腺病毒、链球菌等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李侗曾说,从门诊人数上看,呼吸道感染患者较上个月没有明显增加。“这一波感染的患者症状没有流感或新冠那么严重,因此多数人可能没有‘跑医院’治疗。”
天气越来越热,人们戴口罩的意愿逐渐下降,开空调多了、开窗通风少了,这些都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风险。李侗曾提醒,呼吸道疾病并未“偃旗息鼓”,仍要注意个人健康。室内要多开窗通风,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最好还是戴上口罩,平时要注意勤洗手。
对于学龄及学龄前的孩子,如出现皮疹、发热症状,首先要居家休息、不能带病上学。如出现持续高热、使用退热药物效果不明显的高热,或出现嗜睡、精神萎靡、烦躁、频繁呕吐、肢体不自主抖动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呼吸道传染病病程一般在5到7天,前3天可能出现高热,家长们在不要恐慌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
另外,李侗曾建议适龄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降低感染发病、出现重症的风险。
5月14日,国家疾控局官方账号发布文章,对KP.2新冠变异株相关信息进行解读,认为KP.2变异株传播优势较JN.1变异株其他亚分支不会有大幅提升,KP.2亚分支短期内成为中国优势流行株的可能性低,引发新一次感染高峰的可能性低。
什么是新冠KP.2变异株?
KP.2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JN.1变异株的第三代亚分支,也是JN.1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于2024年1月2日在印度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2月以来,由于KP.2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世界卫生组织于5月3日将KP.2列入“需要监测的变异株”。目前尚未检索到KP.2的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较当前流行的JN.1变异株发生明显改变的报道。
国际上KP.2变异株的流行情况如何?
目前,JN.1变异株仍为全球优势流行株。今年以来,KP.2亚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从1月上旬的0.16%增长至5月上旬的14%左右。近期,部分国家KP.2亚分支流行程度相对较高,占比为10%~30%。
据美国CDC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5月11日的两周内,KP.2变异株占到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的28%,4月中旬这一比例仅为6%。
我国开始流行KP.2变异株了吗?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为JN.1、JN.1.16和JN.1.4,3月11日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KP.2变异株。截至5月12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25条KP.2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间,处于极低水平。
KP.2变异株传播得更快吗?
KP.2新增变异位点中,有2个位于S蛋白,提示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但KP.2仍为JN.1变异株的亚分支,现有研究认为,其传播优势较JN.1变异株其他亚分支不会有大幅提升。
专家研判认为,考虑到当前KP.2亚分支感染病例在我国本土病例中的占比极低,以及此前我国JN.1引起的疫情目前已经降低到较低水平,KP.2亚分支短期内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的可能性低,引发新一次感染高峰的可能性低。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北京晚报、国家疾控局、@北京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