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云阳县有关方面获悉,5月20日,科研人员在开展磨刀溪云阳段新津乡鱼类资源监测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
▲科研人员在磨刀溪云阳段开展鱼类资源监测。 通讯员谭启云周光清摄
▲科研人员正在测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的体长。 通讯员谭启云周光清摄
全长183千米的磨刀溪是长江一级支流。近期,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磨刀溪云阳段龙角镇至新津乡段8个断面开展调查作业,采取科研捕捞的方式,摸清长江云阳段生物多样性家底。
“我们通过特许捕捞方式对磨刀溪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评估,包括种类、体长、体重、健康状况、单产产量等多个维度。”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朱其广介绍,自5月开展研究调查以来,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30余种鱼类,除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3尾外,同时还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31尾、岩原鲤两尾、圆口铜鱼3尾。
▲磨刀溪云阳段新津乡,河滩树木郁郁葱葱,磨刀溪缓缓流淌。 通讯员谭启云周光清摄
据介绍,长江鲟是鲟形目鲟科鲟属鱼类,又名达氏鲟、鲟鱼、沙腊子、小腊子,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此次在磨刀溪云阳段发现的3尾长江鲟全长805—910毫米,体长650—760毫米,体重2100—3805克。
朱其广表示,从此次监测结果看,鱼类品种较往年增加了几个品种,长江鲟和白甲鱼都是第一次遇到。“无论是从鱼的尾数还是从重量来讲,都较往年有较大提升,这表明磨刀溪水域这一片渔业资源在禁渔以后慢慢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渔业环境在整体好转。”
目前,长江流域云阳段监测到150种鱼类,水生生物资源量较禁捕前明显增加,鱼类种群结构也有所改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贵濒危物种渔获比例增高。同时,自禁渔以来,云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精准打击非法捕捞行为,通过“生态损害赔偿+行政处罚”模式,有力督促非法捕捞当事人及时履行了生态修复义务,累计对7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增殖放流鱼苗16余万尾。
举报/反馈

重庆日报

74.7万获赞 5.3万粉丝
重庆最权威信息一手发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