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在安江农校工作37年,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他勤奋、创新的精神影响深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留下了宝贵财富。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仰望星空
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
名为“袁隆平星”
“人就像种子
要做一粒好种子”
这是袁隆平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他用毕生努力发展杂交水稻
只为那个朴素的梦想
“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
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

5月22日

袁隆平院士离开我们三周年纪念日

安江农校是袁隆平生活和工作了37年的地方

1961年,袁隆平在学校水稻良种选育实验田中

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

从此走上了杂交水稻研究之路

我们去安江农校

了解年轻时候的袁隆平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他在分配志愿的表格上,填的是愿意到长江流域的省份去工作。于是他被分到了湖南省农林厅。安江农校急需师资,这年8月,省农林厅二次分配他到了位于大湘西黔阳地区的安江农校。

档案中的《介绍信》(案卷号42)是用毛笔手书的,开给安江农校:“兹介绍西南农学院毕业生袁隆平同志去你校任作物教员,月支工薪190分,从到职日起薪,希接洽为荷。此致,敬礼!湖南省人民政府农林厅。”

档案里的袁隆平毕业分配介绍信。(备注:文中“叶”为当时“業”的简写字。规范简化字后“業”统一为“业”。)

就这样,年轻的袁隆平怀揣毕业分配介绍信,带着服务社会的梦想,坐着木炭汽车,翻越雪峰山,只身一人来到了安江农校。谁都不曾料想,他会在这个山区小县城工作大半辈子,他会和当时还没有半点影子的杂交水稻终身为伴,使得这里成为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发源地”。

安江农校纪念园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里的美术作品《初入安农》。

在袁隆平的组织指导与参与下,安江农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科研成果颇丰,相继选育出威优64、威优402、威优48、威优49、威优438等一系列高产、高抗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先后获湖南科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他发现的“安农S-1水稻光敏核不育系”为“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奠定重要基础,被评为“1988年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奖”。

在259号案卷中,保存着一张黔阳地委组织部的干部介绍信,根据这张介绍信的安排,1975年11月,袁隆平的夫人邓则调入安江农校。

邓则,安江农校1959年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在黔阳县农业局硖州乡农技站。1963年冬,在热心的老师与毕业学生的帮忙撮合下,袁隆平与邓则结为夫妻,后生育三子,分别为定安、定江、定阳。此时,邓则已调至黔阳县农科所工作,虽同处在安江镇,但安江农校在城郊,两人工作的单位相距甚远,在交通工具极少的七十年代,甚为不便。加之年幼的孩子们需要照顾,两地分居带来了很多困难。

1975年11月,袁隆平在写给他的学生谢长江的信中,谈到了当时的情况:“地委和学校领导多次点头答应把邓则调到学校,但点头容易落实难,县里硬不肯放,看来,还得要我多方设法和抓紧催促才行。老实说,过去我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实验工作上,很少考虑家庭问题,邓则对此也很理解和体谅。不过一家人长期这样处于分散状态,我若再不过问,那就很不应该了。

无巧不成书,袁隆平的信是11月4日写的,就在他感到忧虑、寻思着想办法的时候,地委组织部的调动手续11月8日就办好了。妻子邓则的调动手续,反映了当时的黔阳地区对杂交水稻科研事业的极大支持。

其实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之初,面临着很多理论和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靠单枪匹马是无法解决的。国家科委致函湖南省科委,“要大力支持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后,袁隆平的科研环境大为改善。

以交通为例,1982年1月的《省科委安排科研用车的函》告知:“你校系特大科研成果——杂交水稻发源地,袁隆平、李必湖同志系主要发明家,为了支持这个重大科研项目和袁、李两同志的工作,于1981年11月我委安排了一台北京吉普车供他们使用,做科研专用车。”来函还告知,此车的经费已由省科委负责,学校另有什么困难,及时联系。便函虽然简单,事情也不算大,但充满温暖,意义深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袁隆平与科研团队成员李必湖、尹华奇在安江农校实验室研究讨论。

此外,1974年的《关于聘请农民技术员参加水稻杂种优势工作的请示报告》、1975年的《关于我校抽调的工作队员抽回三人参加水稻雄性不育工作的请示》、1978年的《关于将黔阳农校拟定的“固定水稻杂种优势和高蛋白杂交稻选育”科研计划列入省重点的报告》、1980年的《关于杂交早稻南繁经费的请示报告》《要求给全国劳模袁隆平同志解决升级指标的报告》……一个个困难、问题的解决背后,是各有关部门单位的重视支持、关心帮助。

袁隆平田间试验曾使用的太阳帽和帆布包。

对于年轻人来说,安江的袁隆平身影是相对陌生的,大家更熟悉的是工作、生活在长沙的袁隆平爷爷。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随着袁隆平被任命为中心主任,他的科研工作重心也转向了长沙。

走在5月的安江农校纪念园,可以看到不少年轻人,在一块块规划整齐的试验田里,在袁隆平“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题字下,在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中,近距离感受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杂交水稻时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顾是为了更好的继承
怀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
留下的不仅是杂交水稻的种子
更是勇于创新、不断攀登的
科研精神的“种子”

来源:长沙晚报

举报/反馈

度看湖南

6.4万获赞 3.4万粉丝
橘子洲头看星城千变万化
百家号长沙中心官方账号,优质本地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