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问中国后,中俄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显著加强。
然而,俄罗斯的另一个长期盟友印度,并未得到类似的关注。
自2022年以来,俄印之间未再举行任何首脑级别的会议。
到了2023年,当印度作为东道国举办G20峰会时,普京已明确表态不会参加,中国的领导人同样缺席。
这一行为向外界传递了明确的信息:尽管印度试图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但在俄罗斯的外交策略中,它已逐渐被边缘化。
5月17日,一则较为低调的消息浮出水面,其背后的含义却可能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塞蒂暂时返回华盛顿,出席了一场涉及国际议题的会议。
在此次会议中,他明确表示,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事先得到了美国的同意。
他解释称,美国希望俄罗斯石油能找到市场,以此来防止全球油价的激增。
他指出,若印度停止购买俄石油,可能会转而向海湾国家或美国求购,这将引发市场争夺,进而推高油价。
这种情况将不利于美国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控制。
加塞蒂补充道,印度的行为有效避免了油价的剧烈波动。
此外,他还提到了印度拒绝使用美元支付俄罗斯石油款项,并且不允许俄罗斯利用换得的印度卢比在当地购买必需的物资,尤其是急需的电子组件。
这一系列行为实际上是美国和印度共同对俄罗斯的财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打击。
这也能够阐明,为何在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同时,却面临美国的强烈警告。
中国不仅以市场价格支付,还为俄罗斯带来了可观的贸易盈余,并且同意俄方使用卢布或人民币在中国进行商品采购。
对于这种策略,印度显然全力否认。
与此同时,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宣布,印俄之间的贸易额在2023财年达到了657亿美元,增长了33%。
他强调,这种增长不是短暂的,两国的合作关系前景广阔。
俄罗斯不太可能再次上当受骗。
历来,俄罗斯并不是一个容易受损的国家。
之前对印度的让步主要是因为希望在印度洋地区保持一个可靠的盟友。
然而,这位盟友不仅逐渐疏远,还开始与竞争者合谋策划对俄不利的行动。
因此,俄罗斯可能不会再视莫迪政府为值得深交的伙伴了。
中国在伦理和道德层面上显著超越印度,而在全面国家实力上更是远胜一筹。
据分析,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按照汇率计算是印度的五倍多,而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看,这一差距则更为显著。
在硬科技和高端制造业领域,中国至少领先印度三十年,这一点并非夸大其词。
在俄罗斯急需的领域,如无人机、通用机床、卡车及电子元件等,目前中国能够提供大量的供应,而印度即便愿意出售,也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政治力量,与俄罗斯的合作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不仅拥有强大的战略核武库,其陆海空军力量也日益增强。
从美国常用的“基于实力的视角”来看,俄罗斯显然更偏向于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尽管在乌克兰的冲突中俄罗斯取得了一定的主动地位,整体而言,它仍然面临防守的局面。
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似乎缺乏扩展其影响力至印度洋和非洲的意愿与资源。
然而,在东北亚地区,俄罗斯遭遇了较大的安全挑战。
由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且军事部署有限,难以有效应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军事联盟构成的压力。
因此,俄罗斯不惜向朝鲜大量转移军事技术,以增强这一小国的军事能力。
尽管朝鲜的国家实力有限,但要维持东北亚的稳定,中国的角色变得尤为关键。
这也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哈尔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或许将目睹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的逐步冷却,同时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也将保持一定的距离。
除非印度更迭其领导层并调整其对俄策略,坚定地支持俄罗斯,否则双方关系恢复到过去的密切程度似乎不太可能。
然而,印度的政策一直变化多端,且缺乏与美国对抗的决心。
因此,俄罗斯对印度的疏远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