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焦点》周刊5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电动汽车堆积在德国港口——现在等待我们的是什么美国要求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但欧盟尚未决定。以下是欧洲面临的6种现实考虑。
1、欧盟比美国行动更谨慎,因为它更多受益于开放的汽车贸易。欧盟目前正在审查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许多政界人士对此公开反对。这种主张可以通过欧盟与中国在汽车方面的贸易关系来解释:大众汽车在中国销量位居第二,宝马在中国的销量是在德国的两倍多,梅赛德斯-奔驰1/3的收入来自中国……美国制造商主要在国内市场赚钱,而欧洲品牌尤其是德国品牌,由于区域内市场较小,更需要中国。
2、德国电动汽车出口多于进口。2023年,德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电动汽车数量明显多于进口,且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进口。在2023年进口的电动汽车中,来自中国的数量位居榜首,约13万辆,但总体比例无变化。
3、中国汽车出口量越来越大。过去几年的出口数据也解释了为何德国一些政客呼吁对中国汽车征收保护性关税。对于国内市场,中国在2023年生产的汽车数量与2020年差距不算太大。而在出口方面,中国2023年输出约500万辆汽车,是2020年的5倍。
4、通过滚装船占领市场?相当困难。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目前正利用200米长的巨型滚装船将其车辆运往欧洲。不过,即使这家中国车企只向德国派遣船只,每年带入德国的车辆也不到20万辆。作为比较,2023年,德国向中国运送了近20万辆汽车。每年处理160万辆汽车的不来梅港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尚未成为负担。
5、即使10%的市场份额也会让欧洲损失上百亿。中国汽车制造商不必在欧洲占据50%的市场份额,就能让欧洲付出高昂代价。安联贸易计算出,即使中国汽车仅占据欧洲市场份额的10%,欧盟也会损失约270亿欧元的附加值。
6、可能的方案:在欧洲生产。作为市场准入的回报,中国允许制造商在当地生产。第一批中国公司正计划在欧洲生产:奇瑞将搬进巴塞罗那的前日产工厂,比亚迪在匈牙利建立自己的工厂。它们更有可能通过在欧洲制造车辆,而不是通过海运,来占领欧洲市场,这样它们在欧洲将保留更多的附加值。为此,中国汽车制造商还需要一个经销商和汽车修理网络,这意味着它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克里斯蒂安·马森加布,青木译)
举报/反馈

环球网

2.3亿获赞 1375.6万粉丝
世界很精彩,带你活出国际范儿!
环球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