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刘延宝在济南去世。

刘延宝生于1949年12月,是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神武村的一名普通农民。然而,为了“俺能行”三个字的诺言,四代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雨雪风霜世事变迁,守护烈士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山东人的诚、信、义。刘延宝一家朴实的言行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人性和道德的光辉,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大爱之歌。

2009年以来,刘延宝先后被评为历城区道德模范,济南市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2009年5月份,刘延宝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身边好人,中国文明网刊登了刘延宝义务护墓的历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有万余人浏览英雄的事迹,2000余人写下了发自内心的评论。9月份,刘延宝获得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并接受了白岩松的采访和济南第一团战士代表赠送的旗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与刘延宝一家握手祝贺,并说“你们辛苦了,向你们学习!”。2011年,刘延宝当选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2018年4月6日,《济南时报》曾用一个版面报道了刘延宝的感人事迹,如今再回首这篇文章,依旧令人动容。

以下为报道原文:

“当我老了,守不动了”

历城“祖传”守墓人刘延宝因病再难上山祭扫

他的儿子和孙子“接棒”继续守护无名烈士墓

记者刘玉乐 摄

转眼间,墙上的挂历翻到了四月。年过七旬的刘延宝用笔重重地标出了“4月5日”这个日子——清明节。因病失去语言和行动能力的他,只能坐在轮椅上,指着挂历努力发出“嗯嗯”声。一家人知道老人的心思,“不要忘记祭奠从祖辈就开始守护的无名烈士墓”。

港沟神武村村民刘延宝一家五代人,担当着义务守墓人的重任,守护着济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这一守就是70年。

轮椅上无言的守墓人

临近济南综合保税区,神武村村址老旧的砖瓦房已变成一栋栋在建高楼。2013年,刘延宝一家也从村里暂时搬到雍景豪庭小区租住。第二年,他守护了一辈子的烈士墓也迁到了旅游路附近的村公墓。

3日天还没亮透,一家人护送二胎临产在即的儿媳去了医院。年过七旬的刘延宝行动不便,自己一人留在家里,坐着轮椅,慢慢靠近阳台窗户,手中燃起一根香烟,放在窗台上,静静地望着几公里外公墓方向。直至香烟燃尽,他也没有抽一口。

往年清明节,他会揣上一整包烟,放在烈士墓前。直至去年,患有脑血栓行动不便的刘延宝摔倒了,加剧了右腿的病情。目前,他的右侧肢体都不能自由活动,再次爬上公墓所在的山成为一种奢望。

十多年前,他因为脑血栓后遗症,一直行动不便,并且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只能模糊不清的用“嗯”“啊”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彼时,村子没有搬迁,烈士公墓也没迁上山。刘延宝还能拄着拐棍,步履蹒跚地走向村南口。200米的路,他要走20多分钟。村民都知道,他是在继承先辈遗志,无言地守护着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

传承70年的“自愿”

刘延宝是刘家第三代护墓人。与烈士墓的渊源,要追溯到济南战役。1948年秋,此役中牺牲的5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被抬到神武村。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老人参与安葬了烈士遗体。此后,他从山上背石头,凿刻石碑,并在墓边栽上了松柏。按照农村习俗,每年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及春节,他都带着祭品到墓前祭奠、培土、扫,年复一年守护着烈士墓。“祖辈人不是受人委托,而是出于对烈士的崇敬,为他们立碑修墓,自觉自愿看护。”刘延宝妻子赵本芬回忆上辈人讲述的内容。

刘修芝在弥留之际,留下唯一遗愿就是守护好村南的几座烈士墓。从此,看墓的“接力棒”传到了刘振顺手中。为了保护墓地,他曾通过置换土地将其留在自家地头,并重新修葺。刘振顺患病后,他的大儿子刘延宝毅然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担起了第三代义务护墓人的重任。

20年前,村里修公路时,发现了两位烈士遗骨。刘延宝主动提出在5位烈士墓附近垒砌墓穴,安葬两位烈士遗骨。此后,他还重新修整墓地,立一座1.5米高的新墓碑,刻上“革命烈士之墓”。至今,刘延宝一家已经义务守护烈士墓整整70年了。今年清明节前,他的儿子刘增荣和13岁的孙子传承了老一辈人遗愿,准备好了火纸、水果,准备上山祭扫无名烈士墓。

泛黄的墓地纪实录

其实,这些年刘延宝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寻找烈士家属。“他从小就听爷爷和父亲讲先烈的英雄事迹,心想着写一份材料,这样能让后代更好了解烈士墓来历,也能寻找烈士家属。”赵本芬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刘延宝在信纸上写下近千字的《神武村庄南侧烈士墓纪实》。

刘延宝颤颤巍巍从箱底找出了三张泛黄的信纸,几乎一碰就要碎掉。为了更好地保存内容,刘延宝还特意复印了一份。这份纪实详细记录了烈士墓的来由及保护过程。其中,记录了一名为张忠孝的烈士,其老家在浙江省一个村庄。

“这份材料写了将近40年。几次搬运东西,险些丢失,幸好最后找到了。”赵本芬说,当时通讯不发达,写好的材料也不知道给谁。直至2008年,济南一退休老师突然找到刘延宝家中,说自己曾经看过刘延宝守墓的新闻,想起自己同学曾在十年前委托他寻找在山东牺牲的亲人。很快,一位名为张方明的中年男子从浙江省仙居县赶到神武村,证实了张忠孝烈士即是其堂哥。“对方在找到这里之前,已经找了六十多年。”赵本芬说,当年张忠孝离家的时候才25岁,他牺牲的地点和名字也均与其浙江家属提供信息相符。

荣誉光环背后的平静

祖孙五代人义务守护烈士墓,让刘延宝曾无数次在媒体聚光灯下亮相。历城区道德模范、济南市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身边好人……近年来,刘延宝众多荣誉光环加身。然而,他却将这些荣誉都收藏在了一个纸袋子里,放在客厅一角。

这处百余平方米的房子,是一家五口人暂时栖身地。“每个月一千多块钱房租,一家人住一块能省下不少钱。”赵本芬说,2000年前后,刘延宝患上脑血栓,四处求医治疗,花光了家里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那时候我就去附近工地打小工,每天能挣一二十块钱。”其间,承担着较大经济压力,刘延宝却从未间断过祭墓。13岁的孙子此前一度以为墓中的烈士是自家亲人。

晚年疾病加身,刘延宝却极为要强。首次采访当天,妻子赵本芬外出赶集,刘延宝一人在家。他让记者在客厅等待,自己一人坐着轮椅,通过两个木方凳,一步一挪至卫生间洗澡。记者尝试帮助被拒绝。在赵本芬看来,自从老伴患脑血栓后,除了住院期间,洗澡、吃饭、穿衣等都不用家人帮忙。即便如此,刘延宝也不能再像以前可以上山亲自祭奠烈士了。让他欣慰的是,其子其孙默默遵守着“家规”。就在3日傍晚,刘延宝第二个孙子降临了,他望着窗外露出了笑容。(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丁国彬 卢明)

(来源:天下泉城、中国青年报、济南时报)

编辑:韩璐莹

举报/反馈

济南时报

3049万获赞 26.3万粉丝
新闻有力·报纸恒温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济南日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