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724年4月22日,康德出生在德国柯尼斯堡,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朴实的马鞍匠。1732年,康德入读弗里德里希学校的拉丁分校,并于1740年进入柯尼斯堡大学求学。1746年开始,康德担任了9年的家庭教师并出版《论活力的正确评价》《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等书。
1755年,康德担任柯尼斯堡大学的编外讲师,尽管他的课程深受欢迎,但直到1770年他才被任命为该校的正式教授,此后曾于1786年和1788年被选为校长。自担任讲师后,康德一生都未离开过柯尼斯堡大学,直到1804年康德在柯尼斯堡病逝。
康德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写作,1770年以前他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出版《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1770年以后,康德转而热衷哲学研究,1781年以后他出版的一系列著作在哲学领域掀起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他也因学术造诣被誉为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康德的代表作包括《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就叫作感性。
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我已选择了一条路,将要终身实行;我要继续我的事业,任何事都不能加以阻挡。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Since I have already embarked on this path, then, nothing should prevent me to go down this road.
在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我可以知道什么?(形而上学)
·我应该怎么做?(道德)
·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
·人是什么?(人类学)
最后一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其他的每一个问题。
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酒能使人出语轻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为一种道德的性质成为搬运率直之心的物质
“我们所确信深知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们终究会死去。” 作为死亡,似乎是从看到其他事物的消亡中得到的经验。 然而这个命题确是一个必然的命题。 然而或许会有人说,类似于以诺那样的人到底存不存在什么的吧,所以终究这还是一个所谓“还没有发现例外”的经验判断吧。
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Real freedom does not mean that you can do anything you want, rather you can reject what you do not want to do.
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事实上只有三种人适合结婚:傻瓜、恶棍和牧师。牧师习惯受缚于义务,恶棍希望他的太太不贞,傻瓜则相信他的太太是忠实的
Freedom is not letting you do whatever you wanna but teaching you not to do the things you don't wanna do.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是,当你不想干什么的时候,能不干什么。
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因为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文言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
视其为真,或者判断的主观有效性,在于确信(它同时又是客观有效的)的关系中有如下三个层次:意见、信念和知识。意见是一种被意识到既在主观上、又在客观上都不充分的视其为真。如果视其为真只是在主观上充分,同时却被看做在客观上是不充分的,那么它就叫做信念。最后,主观和客观上都是充分的那种视其为真就叫做知识。 读书的乐趣之一就是发现你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偶尔想到了一起。早在读纯批之前很久我就想到了知识和意见的...
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他却离我而去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我们的知识产生自心灵的两个基本来源,其中第一个是接受表象的能力(印象的感受性),第二个是通过这些表象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 通过前者,一个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后者,该对象在与那个(仅仅作为心灵的规定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因此,直观和概念构成了我们一切知识的要素,以至于无论是概念没有以某些方式与它们相应的直观、还是直观没有概念,都不能提供知识。 这二者要么是纯粹的,要么是经验性的。如果其中包含有感觉(它以对象现实的在场为前提条件),它们就是经验性的;但如果表象未混杂任何感觉,它们就是纯粹的。
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唯有自律,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经验虽然告诉我们某物是如此这般的状况,但并不告诉我们它不能是另外的状况。
I had to deny knowledge in order to make room for faith.
我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
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如果这种受监护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须他人指导而使用自己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因此,Sapere aude[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智!
“当道德惩罚不再有效时,人们才付诸身体性惩罚,但是良好的品格却不可能通过它来造就。”
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美最忌讳的是使人反感,而和崇高相去甚远的是令人失笑。因此男人最痛苦的是你说他无能,女人最讨厌你说她丑陋。
用人类理性发明的语词只能谈论现象,不能谈论世界的本质。
We are not rich by what we possess but by what we can do without.
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没有也行的东西。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认识能力受到激发而行动,如果这不是由于对象激动我们的感官,一方面由自己造成表象,另一方面使我们的知性行动运作起来,对这些表象加以比较,把它们联结起来或者分离开来,并这样把感性印象的原始材料加工成叫做经验的对象的知识,那又是由于什么呢?因此在时间上,我们没有任何知识先行于经验,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
形而上学的真正路径不是跟杂乱无边的经验对象打交道,而是从理性本身出发,并且至于理性本身产生对话。这才是形而上学的根基,不可拔除。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Only two things in this world so that our souls are deeply shocked First,
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
our brilliant stars overhead, First, our hearts lofty moral laws.
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理性的批判最终必然导致科学,与此相反,理性不经批判的独断应用则会导向无根据的、人们可以用同样明显的截然相反的主张与之对立的主张,从而导致怀疑论。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谁只有按照别人的选择才能幸福,他是理应感到不幸的。因为,他怎么能担保他的强有力邻人在对于选择的判断将会与他自己的判断相一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