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可以用两个概念来进行诠释:首因效应和移情表现。
所谓首因效应,指的是人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带有个人先天的经验认识和刻板心理。比如你很喜欢读书,对于“读书人”具有好感,那么看到戴眼镜、举止斯文的人,就会下意识觉得对方好交流,让你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首因效应的认识,并非绝对正确,这里面会存在认识偏差,有经验主义的过程在里面,但是间接它也起到了辨别和筛选的作用,能够使群体在人际关系里保持边界感,并且减少交往时不适的消耗。
这个人合我胃口,聊得来,我就会与他多接触;要是不合我胃口,聊不来,我就不会看上他,一辈子会对他避而远之。
归根结底,一见钟情会是某些人筛选对象的理由,带有主观看法的行为。
移情呢,这个会比较复杂,涉及人感情的内心机制,它是一种情感转移的过程,也就是把过往某种深层次无法触及或者希望获得的情感,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和满足感的过程。
打个比方。
一个女孩子很缺乏关爱,没有父母陪伴,内心真正的需求渴望是“有人能关心我,陪着我,照顾我的一切”,这是你潜意识的内心需求。
找对象时,她就会无意识地去寻求“温柔体贴的男人”,要是有个男人能有这样的气质,给他留有这方面的印象,那么她就会主动亲近。
内心会有:“嗯,这个人很符合我的内心需求,我太喜欢他了,感觉他就是我的真命天子。”
一见钟情的背后,其实也反映了个体心理脆弱的品质。
你不是很喜欢温柔体贴的男人?那我就利用你这个弱点,故意装作温柔的样子,来让你觉得我可靠。
不管是首因效应还是移情,这两种心理过程都会存在一个负面的地方,就是人的情感会失去理智,会有非理性的认识过程。
人是复杂的,它没有那么简单,仅仅从表面上的一些现象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品性。
有的人生活中做了许多好事,到处帮助穷困贫苦的人,私底下可能也会贪污行贿,到处谋取利益;有的人无恶不作,性格很坏,不过看到路边有小孩要被车撞了,他也会奋不顾身地出来相救。
一见钟情的行为,它的风险性很大。虽然他能让你迅速遇到你感兴趣、觉得不错的人,但是也会被别人伤害,要是遇到对你有所企图、居心叵测的人,就有可能遭遇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对于一见钟情,我们要辩证客观地去看待这个行为,要理解它的优势,但是也得认识到它的风险和不足之处,明白这样的心理会给人带来什么后果。
有这样的理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