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9日至22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举办了“一带一路”国家智库人才培养研修班,邀请了8个国家的27名政府官员和智库学者参加。研修班以与各国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为主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专题,邀请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国内知名专家参与授课,研讨交流中国在减贫、工业化、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领域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经验,与学员共同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研修班结业典礼集体合影
4月9日至22日,由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智库人才培养研修班在北京举行。来自阿富汗、克罗地亚、伊拉克、尼日利亚、塞尔维亚、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8个国家的27名政府官员和智库学者参加。
研修班以与各国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为主线,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专题,邀请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国内知名专家参与授课,研讨交流中国在减贫、工业化、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领域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经验,组织学员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地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与学员共同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4月9日上午,研修班学员齐聚北京世和园,参加研修班开班仪式。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在致辞中表示,智库不仅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更是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的桥梁和纽带。希望研修班学员能够利用这次学习机会,与中方专家充分互动,交流发展经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智力资源的互联互通、互学互鉴。
研修班期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讲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和实践举措。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周太东基于《全球发展报告2023》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当前全球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并阐释了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和落实成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详细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背景、取得的进展和未来方向。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武力梳理诠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实践经验。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研究员梁晓敏介绍了中国减贫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宁德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陈媛介绍了宁德市摆脱贫困的实践案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吕刚介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与政策实践。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谭显春、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蓝庆新分别介绍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设施联通、资金融通等内容。
讲座引发了学员的热烈反响,对学员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学员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人类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他们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具有借鉴意义。他们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实践内涵都十分丰富,回国后会继续深入研究阐释“一带一路”倡议,为本国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参考。
4月10日至11日,研修班组织学员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先后走访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开发区区史馆、四达时代集团,回顾开发区走过的发展历程,实地感受开发区创新创业环境。在试乘体验自动驾驶汽车后,多位学员感叹道:“中国将新技术运用于具体实践的能力强、效率高,能将想象中的事情转变为现实。”
研修班学员参观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展示中心
4月15日至17日,“一带一路”国家智库人才培养研修班赴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调研,考察“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和智慧农业发展实践。此外,研修班还走访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了解中华文明,感受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并乘坐复兴号高铁从西安返回北京。学员普遍表示,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其文化积淀和发展成就令人赞叹。为期3天的实地调研使学员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充满期待。
学员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调研
研修班学员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调研
研修期间,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聚焦各国普遍关心的议题开展了多场专题研讨。
4月13日,研修班举行中国园区发展经验与“一带一路”合作园区专题研讨会。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研究员陈笑、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副会长潘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同志介绍了中国园区发展实践,来自尼日利亚、斯里兰卡等国的学员分享了与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园区合作的进展和需求。
4月14日,研修班举行“各国发展道路”专题研讨会。各国学员代表就本国国情特征、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内容与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研讨,反响热烈。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张瑾从学理到实践阐释了国情与发展的关系。
4月18日,研修班举行加强“一带一路”减贫合作专题研讨会。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常飞作专题报告,结合个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经历,宣讲了云南怒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系列成就和实践经验。研讨会上,各国学员就中国减贫经验、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一带一路”减贫合作等议题踊跃提问,也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减贫进展和实践,与中方专家充分互动、讨论热烈。
加强“一带一路”减贫合作专题研讨会
4月22日上午,研修班举行“各国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衔接”专题研讨会。王金照主持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琦、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魏际刚参与研讨。研讨会上,各国学员代表就本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进展、期望和有关建议等议题与中方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学员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完善全球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学员表示,期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方进一步加强在气候变化、文化旅游、教育卫生、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让世界走向更加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4月22日下午,研修班结业典礼在世和园举行。王金照在致辞中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积极分享“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发展中国家间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当前,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正在稳步开展《全球发展报告2024》等知识产品的撰写工作,积极推动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期待继续与大家保持密切联系,建立更加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
研修班8个国家的学员代表依次发言,分享了他们的研修心得体会。学员代表普遍对中国发展成就、发展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回国后要将研修所学运用于具体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各国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分享学习体会
研修期间,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向学员赠送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摆脱贫困》(英文版),以及《全球发展报告2023》《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23》《中国减贫四十年》等研究报告。
多国学员积极评价研修班成效
研修期间,多国学员高度认可和评价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智库人才培养研修班。
阿富汗外交部战略研究中心副司长扎兰表示:“感谢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培训机会,使我们得以了解和体验中国在各领域发展的成就。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爱,帮助我们按学习计划完成了研修班。”
乌兹别克斯坦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尔巴耶夫表示:“本次培训组织水平很高,整个过程中都有着最棒的协助。我非常感谢能有机会参加本次高水平培训,收获了很多知识。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和所有促成培训的相关人员。”
伊拉克萨拉赫丁大学经管学院人事主管雅克布表示:“研修期间,我充分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的尊重。从领导到工作人员,他们都尊重时间、尊重集体、尊重工作、尊重彼此。这种尊重的精神渗透到研修班组织实施的各个方面。”
越南计划投资部经济管理研究院社会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阮氏芳栾表示:“研修班让我更加坚信,中越两国加强各领域合作将有利于改善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米利纳里奇表示:“我很高兴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最吸引我的是中国人如何保持传统风俗习惯,保留下古寺庙、古城以及使新旧事物和谐共存。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友好,努力让我们感受到宾至如归。”
尼日利亚联邦政府秘书委员会助理司长阿巴表示:“研修班组织得很好,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一带一路’倡议两大主线安排课程、研讨和调研,令人印象深刻。总体来说,研修班的组织安排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清晰的信息。”
多国学员广泛认同中国发展经验及借鉴意义
研修期间,各国学员纷纷表达了对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普遍期待,并表示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令人难忘,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令人钦佩,中国发展经验令人深受启发。
“中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变化”“农民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务农环境”“高铁拥有令人惊讶的速度,给人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研修期间,学员对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发展成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米利纳里奇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印象深刻。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而西方现代化以社会贫富分化为代价。他还说:“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稳定性,本身就是对全球发展的重要贡献。”
在减贫合作研讨会上,尼日利亚财政部官员奥巴西惊讶于驻村干部如何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她表示:“中国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一艰巨任务真的不易,消除绝对贫困真正体现了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理念。”斯里兰卡妇女儿童事务和社会赋权部处长阿贝索里亚表示:“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已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真实立体的减贫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塞尔维亚国家广播电视台主播西米奇回国后在电视节目上表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摆脱贫困,他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工人和当地人民一道,用了900天时间建成了19公里长的隧道,使偏远地区的人民仅用900秒就可以坐火车穿越崇山峻岭。”乌兹别克斯坦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尔巴耶夫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当地民众解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活条件,增进了共建国的民生福祉。”
塞尔维亚学员米蒂奇同时担任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他表示,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匈塞铁路为例,目前,中企承建的塞尔维亚境内路段建设已接近完成,将极大地便利沿线民众出行。正是看到了中企方面的成功示范,欧盟也对塞境内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尼什的高铁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这充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本质上并不是排他的、零和的,而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
伊拉克萨拉赫丁大学经管学院人事主管雅克布在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时,了解到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曾是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他由衷地感慨道:“原来你们(中国)不是在崛起,而是在复兴。”
阿富汗外交部官员哈凯米表示:“我之前都不知道西安这座城市。通过实地参观体验,才发现西安是古老与现代交汇之城、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各种文化多元并存、和谐共生。置身于西安就仿佛置身于多元文化之中。”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是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设立的,宗旨是同各国一道研究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近年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稳步开展全球发展研究工作,定期发布《全球发展报告》,积极推动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未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同仁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梳理好中国发展经验,分享中国发展知识,促进发展中国家互学互鉴和共同发展。
(图文均由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提供)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时报

26.9万获赞 18.8万粉丝
国研中心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经济类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