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小区深受高架路噪声困扰,多次反映没有解决,后来检察官联系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感谢在这起事件中辛苦付出的所有人。”2023年12月27日,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南通开发区检察院”)收到市长信箱转来一份特殊“交办单”——一位居民的感谢信。
这位居民住在南通市东方大道高架快速路开发区段附近的一个小区,曾深受高架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噪声之苦。经过检察机关、行政主管部门、志愿者数月的共同努力,如今,一排排崭新的、高达3米的绿色隔音屏整齐地矗立在高架快速路和小区之间。小区的夜间车辆噪声平均值从60.6分贝降至50分贝,达到了4a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夜间噪声55分贝的限值标准。
今年4月23日,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公益诉讼助力噪声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志愿者反映高架路沿线小区居民深受噪声困扰
“晚上根本不能开窗。一开窗,汽车的呼啸声、喇叭声不断,很多人无法入睡,老年人被吵醒后就再也睡不着!”2023年3月,南通开发区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曹勇反映高架快速路开发区段噪声扰民线索。
在曹勇的指引下,检察官走访了高架沿线小区,经现场测量,小区最外侧楼栋与高架路的最近距离为80米,最远不超过100米,车辆行驶噪声不绝于耳。
居民们反映:为了阻挡噪声,他们不得不常年紧闭窗户。因噪声扰民涉及公共利益,该院于2023年4月6日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检察官调取的12345政府热线记录显示,两年来居民反复投诉高架噪声影响生活,经统计,该类投诉占噪声类投诉的10%。检察机关与环保部门共同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沿线小区夜间环境噪声平均值60.6分贝,已超过三层住宅的临街建筑物应执行的4a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夜间噪声55分贝的限值标准,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生活。
既然居民对高架噪声反映强烈,为何一直得不到解决?
原来,问题就出在“先有路后有房”。东方大道高架快速路开发区段于2013年8月建成通车,日通行车流量6万辆次,是当地城市路网重要组成部分。便捷的交通路网吸引了不少房地产企业前来投资开发,2019年以来,陆续有7家房地产企业在该高架路沿线新建了7个商品房小区。
2021年开始,新房陆续交付,共有2万多户居民,其中紧邻高架路3000多户,涉及5个小区(另2个小区尚未交付)。居民们入住新房的喜悦很快被扰人的噪声冲淡,数次向物业公司反映,物业公司回复请示上级公司后便不了了之。
居民们又多次拨打12345政府热线,要求相关部门加强治理,但因责任主体不明,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谁来治理?
检察官了解到,装隔音屏是目前降低高架噪声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加装一侧隔音屏,便能降低噪声5至10分贝。但进一步调查发现,高架路噪声污染来源多样,既有大型货车鸣笛产生的噪声,也有改装车辆“飙车炸街”,还有车辆正常行驶轮胎摩擦声。此外,道路使用年限、房屋与道路的先后建设顺序也需考虑,“多因一果”导致责任认定难、污染治理难。
隔音屏该由谁来装?建设单位认为,道路建设时,旁边还是空地,如今时隔多年,再要求他们出钱安装隔音屏不合理。房产企业认为,已采取了降噪措施,房屋经验收合格后已交付业主,不应再承担责任。
为厘清责任主体,南通开发区检察院于2023年4月16日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单位、房产企业、小区业主、志愿者代表和环保领域专家参加,共同论证噪声产生的原因,明确噪声污染防治主体。
听证会上,参与各方充分发表意见,既谈存在的问题,又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办法。
“本案属于先有道路、后建房产,房地产企业作为经验优势主体,应充分认识毗邻高架路新建房屋可能对业主造成的噪声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符合标准。”有环保领域专家在听证会上说。
听证员一致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六条,在交通干线两侧等地方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应当采取减少振动、降低噪声措施,结合三定方案,区住建局对房产企业落实减噪降噪责任负有监管职责。
南通开发区检察院综合听证会上各方意见后认为,高架路已建成10年,养护单位应加大道路维修养护频次;房产企业虽已采取部分减噪措施,但在噪声未达标的情况下,还应加装隔音屏。
据此,该院于2023年4月27日向对道路和高架桥沿线住房负有监管职责的区住建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对房产企业落实减振、降噪措施的监管职责,减轻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在推动安装隔音屏的同时,该院组织生态环境、公安交警等5家单位召开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磋商会,就噪声污染源头治理工作达成共识,推动对非法改装机动车“炸街轰鸣”、长鸣笛的专项整治,开展高架路段噪声排放监测,加大道路维修养护。
在此基础上,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对全市非法改装车辆“飙车炸街”行为,与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开展磋商,督促协同履职,推动一案办理到一域治理,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合力打通噪声污染防治的“最后一百米”
收到检察建议后,南通开发区住建局联合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交警等部门制定治理方案,运行环境噪声智能监测平台,部署沿线5个噪声监测点位,实现噪声动态监测;相关单位迅速组织人力养护道路;7家房产企业中,6家很快安装了隔音屏,但尚有1家房产企业未完成长度500米的隔音屏。这家企业表示,愿意承担治理责任,但因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无力支付500米隔音屏140万元的建设费用。由于隔音屏未安装到位,受影响的住户仍投诉不断。
为彻底解决该路段噪声污染问题,南通开发区检察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多次参与会商,提出由行政机关代为履行污染防治措施后,另行向房产企业追偿的建议获采纳。随后属地管委会将500米高架隔音屏安装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计划,由开发区财政先行垫付,待项目竣工后再由企业还款。
2023年11月25日,该路段隔音屏全部安装完毕。
隔音屏阻隔、道路维修养护、技术防控(指交警声呐抓拍系统、环保噪声监测点)、整治非法改装机动车“炸街轰鸣”——源头治理,多管齐下,困扰居民多年的高架噪声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2023年12月,南通开发区检察院邀请志愿者曹勇共同对高架路沿线居民进行回访,了解整治效果,居民们普遍反映:“装上隔音屏,声音小了很多,终于能睡个好觉了!”同时,相关部门对沿线多个监测点位两个月内数据的跟踪关注,也确认夜间平均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卢志坚 王维红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