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大家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新闻:
#休学一年,孩子在家摆烂!
#15岁孩子,每天黑白颠倒玩手机,妈妈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打骂,自暴自弃,父母无可奈何。
#13岁女生厌学摆烂,沉迷手机,疯狂追星。
#14岁叛逆少年晚不睡早不起,对妈妈暴力相向。
初中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因为从12、3岁到15、6岁,是绝大部分人的青春期。从一个孩子向一个大人成长的关键过程,且绝大部分人的三观会在这个阶段成型、固化。
为什么会有上面这些“叛逆”,“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和原生家庭有关,比如父母离异,比如留守儿童;也可能和环境有关,比如孩子结识了不良朋友,接受了不良思想;甚至有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得到好的引导,比如一次考试失利,“我相信你,下次你能考好”和“原形毕露了吧”这两句话会带给孩子一个截然相反的人生。
不过,众多的原因又有它的共同之处,就是孩子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对孩子三观的树立起到的是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会观察、模仿父母的行为。就比如爱爆粗口的父母,孩子大概率也爱说脏话;烟鬼父亲大概率会有一个早早抽烟的孩子,酒鬼父亲也大概率会有一个爱喝酒的孩子;物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容易拜金……
但是很多“坏孩子”的家长,本身并不“坏”,甚至三观良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没有及时的,有效的给予孩子引导。
就拿我前面举的例子,比如你的孩子小学时很努力,成绩总是前几名,但进入初中后某次考试考得不好,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这个时候他就会需要外界给他做一个评价。
如果周围的人都说,“你这只是暂时的失利,你的真实水平不止如此,下次你一定能考好”,那他就会重拾信心,努力学习。以后再考,他就会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他就会更加自信,良性循环。
相反的,如果周围人都说,“你小学学得那些没有用,初中都得重新学,你真实水平就是下水道,你再怎么学也考不上高中”,那他就真的会开始否认自己,以后再考试他就只会盯着自己不行的地方,越来越认为“看来我真的不行,算了吧”,恶性循环。
而一旦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成型了,就很难再去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感觉孩子到了青春期,越管越不听话。因为他认知已经成型,你这时候再想让他改变,就等于颠覆他的三观,很难,而且他也会很痛苦。
其实,做父母的,如果想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就应该早点干预。这里说的干预,不是打压式的管教,而是有效的沟通,有效的引导。
怎么做到有效的沟通呢?前提是平等。我建议大家,可以在孩子10岁左右,刚刚有一点要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要转换身份,不再以父母的高姿态去说教孩子,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探讨。让孩子在产生一些青春期思考的时候,能向父母去寻求答案,而不是去其他地方寻找错误答案。
能做到和10岁孩子平等交流的家长就已经是非常合格的家长了。那孩子抛出问题了,我们该如何去引导呢?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比空泛的大道理要更能打动孩子。
比如孩子有一天问你:妈妈,不上学也可以过得很好啊,你看哪个哪个网红。你该怎么回答?
你去和他讲道理,他听不进去,因为他看到了那个网红,那个网红就是榜样。
正确的做法是,你也要找个榜样,找个上学后走上人生巅峰的正榜样,再找一个辍学后陷入泥潭的负榜样。榜样可以是网上的,如果身边有真实的例子就再好不过。然后你再去配合着道理: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轻松,而且选择性最多的出路。孩子才能听得进去。
其实当你给他举出例子,找出榜样的时候,往往不用去讲道理,他自己就能判断该选择哪条路。
又比如你的孩子上了初中,没考好,回家后沮丧地问你:妈妈,我是不是不是读书的料啊?要不我去读职高吧?你怎么回答?
告诉他一定要考高中考大学?告诉他一定不能放弃?
错!你现在去跟他说高中比职高好,他当然也知道!但他现在的问题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自己能不能学好失去了信心。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他找榜样,找一个和他目前水平差不多的,甚至比他还差的结果逆袭考上高中的榜样。最好就在现实生活中找,最有说服力。如果身边没有,那可以给孩子看看《中考蝶变之50位初中生的逆袭历程》,这里面有50个初中生逆袭的励志故事。
不是单纯的励志鸡汤,它这里面更是有这50位逆袭的初中生自己的方法,经验。
我建议,不要等到你发现孩子有自暴自弃的倾向了再给孩子读这本书。因为当他已经有了自暴自弃的行为,说明他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自我怀疑自我否认。
最好是在孩子上初中之前,或者初一阶段给孩子读。这个时间,孩子还没有被“落下”,心态还没有出现问题,他能真正受这些榜样影响。
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说出那么多大道理,那就多给孩子找几个榜样,让榜样帮你去说。这本《中考蝶变之50位初中生的逆袭路程》出版的太晚了,如果早一点出来,说不定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
真的不希望再看到类似的新闻了,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心理健康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