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7日报道台湾“中时新闻网”5月5日发表题为《重建台湾青年的两岸心》的文章,作者为王尚智。
文章写道,“马习二会”过去近一个月,国民党民代傅崐萁在花莲地震后接棒率团赴北京。不过,两岸对话交流即使要求和平,仍难逃抹红与搏斗。
倒是台湾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与论坛上热议,傅崐萁参观北京小米电动车厂,“SU7机器人生产线好酷呀,真羡慕,应该换我去才对!”
不得不说,两岸重大政治事件的“台青解读”,有时确实令人莞尔且深思:台湾年轻族群究竟如何看待两岸?已经被教育课纲“去中国化”20载、40岁以下的台青世代,是否还存有“两岸心”?
台湾哪些领域、阶层、群体的年轻人对“当今大陆、两岸未来”怀有何等的好奇?长久以来,完全没有任何深入细腻的“去政治化、文化拆解”的社会调查与学术研究。台青网红钟明轩决定排除“绿营政治洗脑”,一趟北京上海自由行的每一段场景与对话,都引发巨大争议。钟明轩无畏坚持反问:“凭什么我不能对大陆有自己的看法?”这确实是当今台青“两岸心”的最新诠释。
近几年,在“看清民进党谎言、小红书抖音当道、柯文哲风格崛起”的影响下,台湾青年大举从绿营政治控制的羽翼下脱落,重建政治意识与价值,连同“两岸视角”有了全新的开放性与多元性。这次2024选举最深远的政治意义即在“六成民众反对民进党执政、五成年轻人投给柯文哲”。北京也据此观察确认到,这个“值得掌握”的重建台湾青年两岸心的特殊时机来临。
“青年交流”是这次马英九与习近平北京相会的关键词。长辈们心系和平未来,也深知两岸青年是凝系中华民族与文化未来的唯一嘱托。但环顾两岸,除了几十年老掉牙的“搞参访、办交流”之外,符合台湾年轻世代的两岸全新交流模式,应该也必须再进化,比如:
一、两岸科技文化与生活应用融合,才是台湾青年的“兴趣首选”。两岸信息交流频繁,多数台青对政治争议毫不关心,反而对包含在“新质生产力”范围内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以及手机3C产品、淘宝拼多多,小红书抖音等等科技网络话题高度讨论。
二、扩大导引台青交流渠道,按照“北上广深、闽台、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地域属性分流。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传统参访交流的主要城市,然而“闽台”则可专注发展台湾“基层、本土”青年族群,让福建的宗亲血脉、信仰民俗、饮食生活、地理气候,尤其“初探大陆观光”成为最柔和、无门槛的选择。而针对台湾青年精英中更倾向追逐挑战“国际、科创、资本”舞台的群体,以香港为主的大湾区则明显更适合他们。
三、更多元化的两岸“青年论坛”值得广泛开展,扩大至“科创青创、艺术文化、动漫游戏、青农有机、永续减碳、民俗探源”等专业领域与群体。长期以来,两岸所有论坛多是“资深发言、吃饭喝酒”;未来则可聚焦由两岸年轻世代规划主导交流的目标,深化青年彼此的合作可能。
四、开发“台湾青年赴陆自由行”的文旅服务窗口,鼓励对大陆社会与中华文化的探索。鼓励“闽台历史、祖籍溯源、世界遗产”等特定套装旅程、交通补助、紧急求助的台湾青旅友善创新模式,据此累积台湾青年族群“去政治化”的新时代两岸价值认知。
五、通过娱乐影视、自媒体等信息文化内容平台,描绘更多两岸和平、青年交流的融合愿景。比如,影视节目、戏剧作品更多记录两岸青年“合作创业、相爱相恋、就业定居”的真实故事,呈现两岸同胞真实生活场景,展现台湾岛屿海洋之美。
这些都是台湾当代青年可以被重建的“两岸心”,不是一蹴而就的“拥抱中国”,而是形成全新眺望、探索、接触,乃至参与当今中国大陆发展的两岸全新认知结构。
4月3日,两岸青年在中山大学互动交流。(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