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李璠著。以下简称‘该书’)一书里的完整说法是:“我国的普通小麦不是外来的而是我国原来就有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普通小麦起源于黄河长江两流域……中国才是现在已知的普通小麦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栽培小麦的最大变异中心之一。”

资料显示,李璠194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曾任四川和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植物遗传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遗传与进化研究。

先说下农业起源。该书提到,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遗址(70万年前--3万年前)里,发现发掘出了远古化石,还有距今大约几十万年甚至百万年以前的朴子(一种野果果核)的化石。最初人类主要靠采集植物为生。然后进化到逐渐能够识别、栽培可食用植物,由此发明或者孕育了农业。早期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都需要漫长的时间,采摘-栽培-农业萌芽等等实际上是走向文明化的最初行为。适宜的环境和相对稳定的生活是孕育农业的基本条件。中国先民可能是远古人类中具备这些条件的唯一幸运群体。

下图是2019年的世界范围内旧石器时代疑似古人类用火地点分布图。该图显示了,迄今发现的古人类用火遗迹大部分在中国,而且相对集中,佐证了这是初期人类发展的重要地域。

世界范围内旧石器时代疑似古人类用火地点分布图。(据《第四纪研究》 201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

[本文写者注:第四纪(约260万年前至今)是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的时期。大量的生物或者被冰期的酷寒冻死,或者被间冰期的滔天洪水淹没而亡。1遍布的高山丘陵、特别是西部高地和青藏高原,使得中国先民能够在‘间冰期’大洪水泛滥期间存活。2掌握了用火技术则有了应付‘冻冰期’酷寒的手段。这两项是人类文明初期能够穿越极恶劣自然环境、得以绵延不绝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这或许是人类的幸运。 ( 转自Gj《奠基人类文明的中国原创·上篇》-人猿从此分别 2)]

顺便说一下,图中第九地点是山西西侯度遗址。对该遗址同位素年龄测定为243万年前,比西洋一些人打着‘科学’幌子为传播邪教服务而搞的‘夏蛙’和‘人类祖先’非洲猿更古老。西洋再扯什么非洲古猿迁移到亚洲的说法失效了。估计西洋‘考古者’们正在捏造新的假货。

古人类用火遗迹昭示了后来人类的发展。下图是一万多年前至今中国所处地理区域发现发掘到的大量的人类活动遗址遗迹遗物示意图。可以看出来,人类活动区域与前面的第四季人类用火分布图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在地球其它地方没有发现这种情形。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示意图。

中国有‘沧海桑田’、‘海枯石烂’之类形容岁月沧桑的的文化和成语,是因为中国先民真实经历、见识过这类现象。以两三百万年前绵延至今的泥河湾遗址群为例。泥河湾盆地二百万年前是个大湖。盆地周围的山地森林密布,气候温暖潮湿,野生动物密集,是远古人类的理想生存繁衍场所。如今这一带的主要地形已经演变成高山平原----此地的古人类代代相传,见证了‘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的完整呈现。

泥河湾遗址群位置示意图。人类只有在长期稳定而持续的定居生活状态下才可能发展出农业。(Gj《带领人类走出蛮荒的英雄传说》)。对于原始人类(猿人或者人猿),这个‘长期’的意思是至少十几万年。

二百万年前直到几千年前,泥河湾遗址拥有每个时期阶段的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各种包括石器的人类用品等等总计高达数万件。泥河湾遗址群没有年代断层。人种上没有突变,石器文化风格没有突变,传承有序。

事实表明,中国这个区域的远古人类具备了孕育(发明)农业的条件和可能性。换句话说,构成人类文明史之一部分的农业,起源于中国。

了解上面的背景后,回到切磋小麦起源于中国的话题就好说了。

1、考古遗存实物和古代典籍文献相关记录证明中国古人数千年前已大面积栽培小麦。

该书列举了当时已发现发掘的一些考古实例:

河南陕县东关庙底沟原始社会遗址的红烧土上有麦类印痕,距今约七千年。

一九五五年安徽省博物馆在毫县钓鱼台新石器遗址发现大量炭化普通小麦子实,遗址年代距今约五千年(11)

青海考古工作发现在诺木洪遗址中保存有麦粒。

云南省博物馆在该省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发现麦穗,距今三千多年……

该书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遗址中发掘出的甲骨上有“来”字和“麥”字’。结合考古实物和甲骨文,该书认为‘由此知道,不仅在黄河流域,而且也包括淮河流域和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在大约四千年前已经大面积栽培能自由脱粒的普通小麦。以后古文献记载更多,如夏小正、诗经、尚书、春秋等都有关于麦类的记载……’p37。并且‘……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两、三千年前随着地理气候的不同,已经把小麦定向培育成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大类。’p38

20243月刚刚发布‘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与前面提及的泥河湾遗址在继承发展上存在一些联系。该遗址证实,‘距今10000前后四台先民已经开始利用小麦族、橡子、块根块茎类、蒿属、藜属植物资源……发现大量的石磨盘、磨棒等研磨加工工具’。

(声称‘小麦西来传入中国’的几个理由:中国古人没有石磨,只会吃颗粒,不会吃面;中国古代穷人才吃小麦、贵族有钱人不吃;‘麦’与‘来’甲骨文相同,这个‘来’就是‘西来’,‘西’就是‘西亚’;‘我们没有野生小麦。没有妈妈哪来的儿子?’;还编了个‘欧亚草原大通道’[没有考古事实]以解释为什么既然西来而中国东面存在更早的‘小麦’……以此证明‘小麦西来’)。(网络流传这类说法的主要信息源头是赵志军《小麦传入中国的研究——植物考古资料》《揭开小麦传入中国之谜》等文章。这些说法基本都与事实不符)

河北尚义四台遗址遗物距今约一万年。

2、幅员辽阔和气候地理环境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中国总有某些区域适合小麦起源、栽培、进化、变异的区域,否则无法解释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种植和食用小麦。

中国位于地球最大大陆的东部,跨越南北多纬度和东西多经度,具有各种气候气象和多样的地理地貌地质环境,比如在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等,比如不同的海拔、纬度、温度、湿度、光照、气压上的差异等等,多种因素组合成不同的、各种植物生长所需因素有所差异而呈现的不同自然环境,为小麦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提供了广泛多样可能性。

3小麦的祖先在中国黄河流域、西北高原和北方草原等地都有分布。

据该书,与小麦亲缘接近的若干植物,也就是小麦的祖先,如山羊草属、黑麦属和鹅冠草属等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据其认为,是这些植物‘远缘杂交’演化出了小麦。尤其是经许多杂交实验证明更亲密的小麦草,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原始社会遗址附近,几乎都有分布。这种情形表明两者之间应该是有联系的。P43

本文认为,李璠强调‘两者之间应该是有联系’想表达的意思是,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原始社会遗址,远古人类在采集和种植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进行着‘人工选择’。这一行为客观上促进了小麦祖先向小麦的进化过程。对于小麦的进化,很多人认为,人工选择的作用大于自然选择。

最近发布的2024十大考古的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为此提供了实例:“植物考古表明,距今10000前后四台先民已经开始利用小麦族、橡子、块根块茎类、蒿属、藜属植物资源……”(《四台遗址实证了中国北方地区万年文化史》张家口新闻网 2024-03-21

4中国普通小麦有野生型演变成栽培型的进化系谱----这个事实证明‘小麦本地起源’。

中国有普通野生小麦。该书作者考察发现‘在我国西南和西北高原生长有一种典型野生形状的原始小麦,它们很可能与我国普通小麦的起源有密切关系。’(李璠注:在西藏发现的野生小麦,已作“西藏野小麦”(新种)(Triticum Xizanggentr,F.Li,10v.)定名,由三个亚种组成。巳在1980年科学通报提出。图12

又据《野草到小麦的华丽转身》一文:‘从我国特有的普通小麦亚种——云南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小麦中不难发现普通小麦有野生型演变成栽培型的类似自然及进化的系谱……所以有人认为我国的小麦是本土独立起源的。’(《生命科学》201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刊物)。

不过,《野草到小麦的华丽转身》一文又说,现有的证据表明中国的小麦栽培史晚于西亚约2 000年……没有发现四倍体的野生型小麦,所以本土起源说一直没能得到普遍认可。

对此,本文表示,西洋在考古或者溯源的‘证据’方面,名声很差,一贯随心所欲捏造和虚构。以‘黍’为例,西洋‘考古’者吹嘘它们的‘黍’为七千年前。王巍说:“学术界认为世界上最早的黍是西亚出土的,有7000年的历史,欧洲出土的黍有5000年历史。但是,最新的高精度测年研究表明,这两个地区的黍都没有早于‘4500岁’的。比我国发现最早的黍晚得多……世界上所有的粟和黍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北方地区”(王巍《文化交流与中华文明的形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16年)原来号称七千年前的西亚黍,经国际合作测年之后皆不超过4500年,足足削掉2500年。这足以摧毁西洋‘考古’所有关于遗存时间的‘证据’,以及凭此杜撰的‘西式吹(history)’(本文注解;history与中文‘历史’含义差别很大)。

所以,对于《野草到小麦的华丽转身》一文所说的‘现有的证据……’就别当真了。

5小麦具有多型性、杂种性,它的起源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P41-42

本文注意到该书这段话;‘原产在我国西南和西北高原的普通小麦原始的野生类型,通过今后进一步科学实验,将能够阐明它们与我国普通小麦保持什么样的亲缘关系。因为,大家知道,例如一粒小麦有野生一粒小麦,二粒小麦有野生二粒小爱,唯独普通小发的野生型直到于今,尚未被发现。可是现在在我国西南和青藏高原发现有这种野生普通小麦,而且分布很多。它对探讨普通小麦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P53

推测李璠此番话语的意思应该是,既然没有发现‘野生一粒、二粒小麦’,以及‘四倍体小麦’等等,但是却存在和分布着大量野生普通小麦,那么就应该从事实出发,探讨小麦的其它起源的可能性,而不是完全听从、采纳西洋关于小麦进化途径的说法,或者不顾事实凭空杜撰故事,以圆‘小麦西亚起源传入中国’的臆想。

事实表明,与小麦有关的亲缘植物之前存在了几百万年。直到近一两万年,才有了远缘杂交变异形成小麦。这说明,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然选择发生远缘杂交形成小麦的可能性非常低。

而近两三百万年以来,地球发生的最大改变应该是出现了人类。也就是说,小麦的形成与人类出现及其活动的关系非常大。以本文开篇材料来说,多处遗址显示中国远古先民一两百万年前开始采集,后来出现种植行为。这些行为被称为‘人工选择’。自然界于是有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两种方式影响生物的进化和发展。试想,几百万年来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人类出现后不算太久就发生杂交变异形成小麦。那么,至少对于小麦起源来说,‘人工选择’的作用远大于‘自然选择’。

如果上面关于中国小麦起源具有独自路径的设想暂时无法证实,那么对于在中国没有找到‘一粒二粒四倍体小麦’之类还有另一种可能性。该书作者写道,他先后在洛河沿岸多地都发现有小麦草的分布。小麦草就像一种古老的活化石残存……被农民当成一种有害的杂草……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田管理技术的加强,现在这种与小麦起源有关的小麦草就越来越少了。这段话流露出对这些原始种灭绝的担心,说明人类的农业活动是可能导致一些原始物种消失的。原始时期的中国古人发明掌握多种用火技术,其中一种是‘放火烧荒’(中国原始人类发明的耕种开垦技术很多流传到现代仍在使用)。大规模农业活动和由此发展的各种栽培种植包括‘人工选择’技术,不但使小麦更快升级进化,还会使一粒、二粒以及四倍体小麦等等原始种更快被清除消失。

6小麦起源和传播的几种可能性及其含义。

该书说,考古材料证明我国在史前新石器时期已经栽培自由脱粒的普通小麦。而在相同时期的欧洲尚栽培着比较原始的二粒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又提到,一百多年前某瑞士人写《农艺植物考源》,认为从中国本部延伸到幼发拉底河流一带可能是栽培小麦原产地。达尔文则引用过的文章,说曾有三个小麦新种或变种由中国的蒙古引进到欧洲。他认为这些都是那里的原始种。大概在历史的早期,中国小麦和粟黍一起被带到瑞士湖上,通过天然杂交导致欧洲小麦的起源。P45-46

上述内容显示,在很长的时间里,小麦从中国向西传播是主要看法。

然而,近些年忽然‘小麦西来传入中国’喧嚣起来。似乎没有看到考古上获得了什么新的确凿的大发现。猜测其原因,大概是出现了一些人利用基因检测分析、分子生物学之类的方式方法作搞‘溯源’之类,得到一些数据,然后以‘科学’为幌子唬住了很多人。

这些学科或可能摸到了些许自然规律,开发了一些技术手段,用于观察和改造自然时取得了某些预期效果。虽然如此,基本可以说,其本身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大量局限和缺陷,其未知的不了解的不能的遭遇或者与假说、设想、预期不符而导致的失败肯定更多。这些‘学科’及其‘成果’,由于多数人不太了解,经常被某些带着不良意图的人严重吹嘘夸大。例如,前些年,有一伙西洋‘科学家’声称追溯到‘剩斤’的夏蛙,是人类源头老祖母,然后西方猴蛇一片闹腾欢呼。表现出明显的用‘科学’幌子为x教传教服务的意图。

主张中国人本地起源的吴新智院士研究过‘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原始材料。他认为,那些人的研究公式中有些重要的参数由人为设定,未尽严谨;对研究结果的解释角度有选择性;研究材料只占总量的千万分之一而以偏概全,忽略了其他可能性……吴新智院士说得很客气。但是,已经把搞定向溯源团伙常用的把戏(使诈手段)基本全点到了。

不顾事实主张西亚‘肥新月起源’的团伙无法否定小麦‘中国起源’的可能性。仅仅凭借基因检测分析之类,如果没有考古发现遗存等等实物证据支持是站不住脚的。那些基因检测分析之类主要依靠概率统计和主观解读方式,是一种可能性概率而已。如果还带着私货主观意图‘定向’结论的话,就完全是造假作恶了。有些人热衷于此的推动力,还可能是搞这类项目无法、无需与事实验证,随意胡说乱搞也没风险(无法验证)。可能还有额外红利:如果配合支持了西洋x教的需要,很容易发表到西洋,然后转内销在本地吹嘘(本文看到一些现象确实如此)。

就小麦起源地来说,现有考古事实表明中国起源可能性大。中国有‘神农尝百草’传说。注意,是‘传说’不是神话,是前人真实经历的记忆流传。这个传说可以与中国考古遗址显示很早就掌握和栽培粮食作物‘五谷’的事实互相对照,印证中国是人类农业(包括小麦)起源地。设想盘古开天地初期,远古人类身处蛮荒大地,彼时根本没有‘五谷’,只有野‘草’。中国先民经历尝百草,才可能逐渐的识别(发现)‘五谷’能吃饱肚子……于是尝试种植,孕育了‘农业’。

不管怎么说,小麦起源最多也就是两种情形:

甲、中国起源,传播到世界各地。

乙、中国和某些其它地方多处起源。

无论甲乙哪种情形,起源后的传播都可以分为两个方式: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

如果是自然界的自发传播,受各种因素影响,不会有特定方向,而是四处迁移传播。并且可能来来回回的传播生长。传到某地发生一些杂交变异,然后再传到新地方,也可能又传播回到以前的地方。如此反复而随机地进行。现在所说的西风带,也不是一年四季永恒一个方向。一万年前以来发生了多少变化无人知晓。据一些研究者认为,第四纪以来地球磁场尚且发生过颠倒呢。

完全有理由设想,小麦祖先亲缘植物曾经被风雨、洪水、动物迁徙、地质变动等等自然界现象带动而播撒到多地,在很多地方生长起来。当然包括中国所在的区域。完全没有理由支持小麦亲缘植物只能呆在‘肥新月’这里等着自然杂交和变异形成小麦,再传播的其它地方。

前面说过,小麦这种多源性的远缘杂交在自然状态下极难成功。简单说,就是人工驯化主导成就了小麦。中国考古发现基本证明了是中国古人最早驯化出普通小麦,并在其后的大规模栽培种植行为中继续推动小麦的进化升级。

为什么在中国找不到这些‘一粒、二粒’等等普通小麦的过渡植物?前面说过,中国农业起源极其早,历史极其长,其耕作历来重视清除田间‘杂草野草’,还有放火烧荒等等方式,逐渐把被认作杂草害草的‘一粒小麦、二粒小麦、四倍体小麦’之类清除消灭了。

而地中海一带尤其所谓‘肥新月’等等地块,至今仍能够见到找到‘一粒、二粒小麦、四倍体小麦’等等‘杂草野草’,反而证明其很晚都没有出现人类农业活动,不存在大面积的开垦种植。

有些人不顾事实地鼓吹‘小麦西来’、‘小麦从xx起源传入中国’之类说法,就是要植入‘西方人驯化了小麦带给到中国’,还有‘青铜起源于西亚’等等一系列瞎话到人们头脑中,为西洋传教徒传播邪念服务。

举报/反馈

古曰数北

185获赞 35粉丝
地球·人类方式的变化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