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记者 冯方)近日,多家银行表示,对旗下“智能通知存款”产品进行调整,有的取消自动转存功能,有的下架相关产品。专家表示,部分银行调整“智能通知存款”产品,符合压降存款利率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持续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更具可持续性。
多家银行调整相关产品
5月1日,渤海银行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该行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于2024年5月1日起自动终止,终止后存量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统一变更为“通知存款+”产品。如需支取“通知存款+”产品,客户可通过该行柜面或电子银行渠道(如已开通)主动发起提前通知及约定支取动作,“通知存款+”产品不作自动转存处理。
如果客户不认可相关变更,可在产品变更前通过该行柜面或电子银行渠道(如已开通)办理提前支取。如产品变更前未进行提前支取,则视为同意有关变更。
(截图自渤海银行微信公众号)
无独有偶,同日,大连农商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5月14日起,该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取消自动转存功能,客户需在支取日前1天/7天进行通知预约(与该行现行通知存款计息规则一致)。已办理该行“智能通知存款”的客户可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到营业网点,或通过手机银行、企业网银等自助渠道办理相关业务。
(截图自大连农商银行微信公众号)
此前不久,广发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上旬下线单位通知存款业务自动滚存服务(含赢在益添系列相关产品),存续中的资金将根据具体产品服务规则调整为非滚存服务模式或返还至客户的签约活期账户。
(截图自广发银行网站)
央广网记者梳理发现,早在去年就有银行下架了“智能通知存款”产品。2023年5月12日,平安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5月14日起,暂停销售“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届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在该行线上(口袋APP)渠道及线下(网点柜面系统、远程柜面银行(FB)系统)渠道均不再支持新增签约;如客户在暂停销售前已购买“智能通知存款”产品,该存量业务仍可继续在该行各渠道办理产品支取、查询、解约等业务。同日,东营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5月15日起,暂停“智能通知存款”业务办理。
今年3月,多家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纷纷表示,下架旗下“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涉及银行包括河南商水厦农商村镇银行、上海青浦惠金村镇银行,以及福建农信联社辖内的多家行社。
有利于持续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通知存款是什么?“智能通知存款”又是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通知存款是指不约定存期,支取时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的存款业务。通知存款包括个人通知存款和企业通知存款,通知期限分为1日、7日两种,按日计息,利率视通知期限长短而定,一般高于活期存款,低于定期存款。存款经通知而到期,存款人不提取的部分,过期不计利息。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智能通知存款”是通知存款的“升级版”,区别在于:一般通知存款需要储户明确通知存款的品种(1天或者7天),而“智能通知存款”可根据储户存款时长及存款金额自动匹配到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能够提高储户的收益进而吸引更多储户存款,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负债成本。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符合压降存款利率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持续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更具可持续性。
“当前,存贷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商业银行净息差下滑压力显现,但不少银行仍热衷于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各种形式的高息揽储现象层出不穷。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既要保持存款业务稳定增长,更要将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董希淼表示。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降至1.69%,跌破1.7%关口。近日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也显示,上市银行2023年净息差普遍出现下降。
董希淼认为,2024年,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背景下,银行净息差可能还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但不同的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幅度各有不同。部分银行调整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发行计划(包括压缩发行规模、下架部分产品等),以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
“总体而言,2024年商业银行仍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董希淼说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