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国标的潮水退去,“小电驴”告别狂飙,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4月26日,新日股份发布2023年年报,至此,国内几大电动两轮车企业均已公布去年业绩。对比发现,爱玛、雅迪和绿源2023年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属于稳健派,但增幅均较2022年收窄;新日和小牛“掉队”明显,其中新日营收净利均下滑,小牛亏损进一步扩大;九号业绩则是少有的一抹亮色,净利润同比增长32.5%,踩下加速踏板。
从狂飙到徐行,“小电驴”市场经历了什么?政策红利吃尽的大背景下,“内卷”的企业在努力突围中都有什么样的打法?成效如何?
我国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5亿辆。新华社发
头部企业“降速”
在我国,电动两轮车品牌主要有两大阵营:以雅迪、爱玛、台铃、新日、绿源等为代表的传统品牌和以小牛、九号等为代表的新锐品牌。
其中,传统品牌中,爱玛、雅迪、台铃凭借着500万以上的年销量位于第一梯队,新日、绿源、小刀等年销量在100万以上,属于第二梯队。
2023年,电动两轮车传统品牌中,无论第一梯队还是第二梯队,业绩数据都缺乏“亮色”。
营收方面,“一哥”雅迪去年营收347.63亿元,增幅由2022年的15.2%变为11.9%;爱玛营收210.36亿元,同比仅微增1.12%,而2022年,其营收增幅为35.09%;绿源的营收增幅也从2022年的39.9%收窄至6.3%。
净利润增幅方面,有着同样的收窄趋势。
爱玛去年净利增幅从2022年的182.1%断崖式降至0.41%;绿源净利增幅从2022年的99.1%收窄至23.4%;雅迪落差相对小一些,从2022年的57.8%降至22.2%。
也有“倒退”的。
去年新日营收为41.06亿元,同比下降16.27%;净利润为0.88亿元,同比下降45.75%。今年一季度,其营收和净利双降趋势延续。
曾几何时,新日也坐过电动自行车销量头把交椅,成龙为其代言,还曾赞助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并头顶“A股电动车第一股”的光环。2022年,新日喊出了“重回第一”的口号,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仍有点遥远。
从狂飙到徐行,不过短短数年。
时间回到2019年。当年4月份,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该标准取代了1999年实施的老国标,对电动两轮车参数要求、资质认证、工厂考察等方面更加严格规范,大量不达标的中小型企业加速出清。
每年增加的替换需求拓展了行业市场容量,再叠加低碳出行、疫情错峰出行等因素影响,我国电动两轮车销量一路上涨。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电动两轮车销量从2019年的3680万辆狂飙至2022年的6007万辆,“小电驴”迎来了高光时刻。
但红利终有时。
时间进入2024年,距离“新国标”的施行已经过去5年。当年“新国标”实施后,各省市均对超标电动车设置了替换过渡期,这些过渡期大多于2024年截止。也就是说,新国标替换需求已基本完成。又恰逢全球经济不稳定、消费者购物愈发谨慎,电动两轮车由此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电动自行车是名副其实的“国民车”。 新华社发
一位两轮车企业销售负责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坦言,去年市场不景气,加之公司在电动自行车板块没有发力,销售情况“可以说非常不好”。
电动车观察员徐荣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市场饱和之后,雅迪、爱玛等头部品牌营收和净利保持增长已属不易。
不过,对于二三线品牌来说,境况就不同。品牌不响,价格不低,打动不了年轻消费者,对乡镇和农村的中老年消费者吸引力又不足,整体处境比较尴尬。
小牛不“牛”?
新锐势力中,有人欢喜有人忧。
作为电动自行车高端化、智能化的两大代表,九号和小牛时常被拿来对比。只是,当九号去年实现净利32.5%的增长时,小牛却一头“栽进”亏损泥潭。
2023年,小牛营收为26.5亿元,体量上远不如年营收过百亿的爱玛、雅迪、九号。而且,与2022年相比,其营收下降了16.3%,降幅较2022年扩大。
净利润方面,这位曾头顶“两轮特斯拉”“电动车界爱马仕”光环的企业也连亏了两年,2022年亏损额为4950万元,2023年则扩大至2.718亿元。
销量也下滑明显,从2022年的83.16万辆降至2023年的70.98万辆。
经销商也在流失。2022年,小牛在国内门店数量为3100家,2023年财报显示,这一数字变为2856家,少了244家。
无论从哪个维度看,其高端化之路都越走越泥泞。
“本来可以成为行业一线,走到如今这种地步,有点可惜。”一位业内人士感叹道。
在业绩电话会议中,小牛高管层将原因归结于消费降级,称“去年下半年,中国一线城市的消费降级,引发了高端市场客户的谨慎消费行为”。
海外市场上,小牛高管曾称,“欧洲国家(德国、荷兰等)的电动汽车市场下滑,导致公司在欧洲的分销合作伙伴面临运营中断,阻碍了去年的销量增长。”
小牛电动销售门店。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外部坏境的影响,小牛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徐荣称,小牛的产品理念没有错,但营销思维存在一定问题。
他解释称,小牛从涉足这个行业至今,一直注重C端,但是电动两轮车这类产品的销售模式还是传统渠道道理,电商只能是补充和锦上添花,而小牛在招商方面不会借力。
“此外,小牛的品牌公关也做得不好,遇到负面舆情不能及时处理。”徐荣说道。
南都湾财社就业绩情况联系小牛公司,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
高端化突围难
即便有小牛的前车之鉴,仍有企业发起“冲高”浪潮,不断推出高端车型,如雅迪的“飞越”系列、爱玛的“引擎”系列、绿源的S90系列、新日的凯迪拉氪等。
对于高端化,爱玛的判断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产业秩序的重构以及消费需求的变迁,高端化既是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品牌企业的必由之路。”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高端化突围比想象中要难。
以雅迪为例,当别家都在嘴上嚷嚷着高端化时,其于2021年7月发布了全新的高端出行品牌——VFLY(飞越)。为了彰显高大上的气质,发布会现场选在了上海保时捷体验中心。
根据官网,VFLY目前有4款产品,除了续航性能和外观设计,AI智能也是官方大力宣传的看点。用户可通过语音询问天气、设置导航、打电话、听音乐,甚至可通过提前录制的声纹解锁车辆。
VFLY产品的智能化功能。
将近3年过去了,VFLY无论销量还是品牌知名度都难言优秀。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VFLY此前在电商平台上开的旗舰店已经消失,目前能检索出的店铺为深圳一家经销商所开,店内目前有3款车型在卖,价格分别为4890、5290和6890,销量均为0。
伴随着高端化的是,近些年雅迪研发费用持续上涨,从2019年的3.8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92亿。
但高端化路线并没有带动其毛利率的上涨。2019年至2021年,雅迪毛利率分别为17.4%、15.9%和15.2%,2022年升至18.1%,但2023年又掉头降至16.9%。
为何高端化突围难?
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一直有个观点:高端化是伪命题。在部分人士看来,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十分明确: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安全。至于手机解锁、头盔导航等智能化功能,不过是“锦上添花”。
还有观点指出,过多的智能化功能,反而会增加耗电量,进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徐荣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高端化意味着利润高,好比成为手机领域的苹果和华为,这是每个企业的梦想。但也需要看到,未来的电动两轮车消费者将分为两类人群,一类是年轻群体,追求个性、时尚和智能,电动车对他们来说某种程度上是玩具;另一类人群则是将电动两轮车当作通勤代步和谋生的工具,最看重续航远、动力、耐用等基本功能。
“电动车的高端化,如果离开了品质和安全,都是噱头。”他表示。
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市场突围难,企业们能卷的只剩下价格了。
财报显示,去年,雅迪电动两轮车平均单车收入从2022年的约1568.35元降至2023年的约1488.25元。
爱玛去年电动两轮车平均单车收入为1812.6元,同样低于2022年的1834.9元。
“在饱和的市场,价格战没有任何效果。如今电动车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一线品牌应该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创造新质生产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是以量取胜。”徐荣表示。
“掘金”东南亚
国内市场饱和,国外市场则是一片蓝海。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设定碳中和目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使用,电动两轮车在全球市场也迎来机遇。
今年4月1日,印度电动交通推广计划正式生效,为期4个月。印度政府为该计划提供50亿卢比资金支持。具体而言,两轮电动车享每辆1万卢比补贴,小型电动三轮车和大型三轮车每辆补贴分别为2.5万卢比和5万卢比。
在越南,“禁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22年,越南政府出台决定,要求河内、胡志明市、海防、岘港和芹苴5个大城市自2030年后在部分辖区郡停止或限制使用摩托车。
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Furture预测,到2030年,电动两轮车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金,2022年到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34.57%。
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中国电动两轮车企业来说,是开疆拓土的机会。在出海方面,多家企业将目光瞄向东南亚。
雅迪表示,东南亚是其接下来发力的重点。今年初,雅迪在越南北江省谅江县谭黄工业园区举行生产厂奠基仪式。该生产厂计划于2025年投产,设计年产能为两百万辆电动摩托车。约30%的产量将出口至东南亚其他国家,包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及老挝。
爱玛也在加快品牌出海进程,推进生产本地化。今年3月份,爱玛在印度尼西亚的生产厂正式投产。
新日也在年报中称,公司已着手在印尼建设生产基地,组建本土化运营团队。
绿源也不例外。其表示,将重点提升在东南亚市场(如泰国、印尼、马来 西亚及越南等地的主要城市)的影响力。
爱玛印尼工厂生产线。
徐荣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销售国和使用国,国际市场对中国产的电动自行车,包括三轮、低速四轮都比较青睐,这些年出口规模越来越大。
但是,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贸易政策和营销推广的难题。
徐荣认为,电动车出口受制于各国政策,其中认证、关税等都提高了出口成本;另外国内和国外的市场需求不一样,电动两轮车的市场渗透率不一样,营销推广手段也会面临问题。
不过,徐荣表示,随着头部企业纷纷在国外建厂,本土化策略很大程度会改善很多难题。
爱玛科技集团研发副总经理王春磊在谈到印尼工厂时也表示,“它原有的摩托车制造体系还在,基本能够覆盖到我们电动车的零部件的制造体系。我们会将我们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输出到供应商,做相应的赋能。”
不过,结合各家企业年报,几家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仍在起步阶段。
以爱玛为例,去年其境外业务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2.21%,在总营收中仅占比1.07%。
新日去年外销营收为0.51亿元,同比增长2.99%,占总营收的比例也只有1.24%。
“小电驴”出海,前路仍漫漫。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