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华15岁时认识师父,在这之前她只能说六个字,那时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我的女儿可以登上舞台表演川剧变脸。”对于赵海英来说,女儿殷秋华表演川剧变脸是一个奇迹,也是一次“重生”。
四川女孩秋华今年18岁,患有先天性脑瘫和唐氏综合征,智力落后、面容特殊、生长发育迟缓,这些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显著特征也在秋华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多年来,赵海英夫妇带着女儿四处求医,每日往返四川南充、蓬安两地帮女儿做康复训练,为秋华报名各种艺术培训班,教她做饭,送她上学……秋华15岁时结识了现在的师父林春,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
秋华在舞台上表演川剧变脸 受访者供图
一个“唐氏宝宝”(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别称,一种人类染色体疾病,也称为先天愚型婴儿)想要学习川剧变脸有多难?常人可能无法想象。庆幸的是,秋华做到了。最近,秋华也因表演川剧变脸而在网络走红,“中国第一位‘唐氏宝宝’川剧变脸表演者殷秋华”,这个标签背后藏着师父林春的决心,藏着妈妈赵海英的坚韧,也藏着秋华的理想。
“我的女儿是‘唐氏宝宝’”
穿上戏服,戴上脸谱,秋华与其他表演者无异,蹬腿、走步、劈叉、翻转、变脸……随着音乐节奏的响起,一张张脸谱在她脸上变换,直到最后一张脸谱飞走,秋华以真容示人,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也夹杂着一些诧异的疑问。当被告知表演者的确是一名“唐氏宝宝”,观众席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观众的掌声越响亮,秋华脸上洋溢的笑容越灿烂。秋华现在可以变9张脸谱,包括一张回脸,目前也正在跟师父练习另一个川剧绝活——喷火。而在几年前,即便是“笑”这个简单的表情,对于秋华而言也并非易事。
秋华在练习川剧变脸 受访者供图
秋华出生在四川蓬安县的一个重组家庭里,赵海英生下秋华时,已经是38岁高龄,夫妻双方各有一个儿子,女儿的出生,让全家人喜出望外。但紧接着,赵海英便发现了女儿的异常,“她的嘴唇有点裂开,喂进嘴的奶水总是顺着嘴角流出来。”送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赵海英,秋华的口腔上颚有一个洞,吃东西会从鼻子里出来,如果不小心呛进肺里会有生命危险,“带不活的,你可以放弃。”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但赵海英一家并未放弃,反而更加小心呵护,只是秋华的情况越来越糟。“只能用勺子舀奶水往她嘴里沁,就这样一点点地喂。秋华出生时八斤多,40天后只剩3斤,越喂越小。”
秋华小时候受访者供图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海英发现秋华身上更多的异常,“不会笑、也不会哭,眼神有些呆滞,脑袋也抬不起来”。秋华六个月时,赵海英夫妇再次带着她前往医院。“医生给我说,‘你这个女儿就是“唐氏宝宝”嘛’,啥是唐氏,这个词语第一次听说。但我和她爸爸觉得,没得事,是病嘛,我们给她治。”在走访了重庆、成都多所医院后,赵海英仍不相信“唐氏综合征”无法医治,于是带着女儿前往北京。“北京的医学教授告诉我们,这个病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没法医治,他劝我回去”,赵海英的希望破灭,只能带着秋华回到蓬安老家。
秋华一岁时,为了锻炼她,赵海英每天带着小板凳抱着秋华坐在小学对面的地摊上,看着来来往往买零食的小学生,秋华表现出了好奇,“她的脑袋能抬起来了,希望来了!”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秋华慢慢有了好转,两岁时,可以在大人的搀扶下迈出步子,牙齿、头发也开始有了生长的迹象。秋华3岁时,赵海英夫妇带着她去医院做了口腔缝合手术。半年后,秋华又变了一个样。就这样在赵海英的搀扶下,秋华直到7岁才能自己独立行走。
秋华和妈妈 受访者供图
7岁,也到了上学的年纪,赵海英夫妇将秋华送去了学校,但此时的秋华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也无法与人沟通。赵海英搬来一张桌子,随班就读,在教室里陪着秋华学习,帮助她自理,直到初中结束,整整十年。除了上学,秋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康复训练,赵海英夫妇每天乘坐火车辗转于蓬安和南充两地,带着秋华进行康复训练,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秋华坚持康复训练长达八年。进入高中后,为了方便秋华读书,爸爸殷小平贷款在南充买了一套二手房,目前秋华在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家政服务专业。
结缘川剧变脸:用爱感化,比教更重要
赵海英始终觉得女儿不应该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一辈子,“我们也有老的一天,就是给她留座金山银山,也不如给她留下一门可以养活自己的手艺。”为了培养秋华,自秋华7岁起,赵海英便开始给她报各种艺术培训班,小提琴、拉丁舞、架子鼓、民族舞,秋华的业余时间被填满,但效果始终不如意。“我一直在帮她找老师,希望老师可以帮助秋华找到她的兴趣和专长,但没有老师接纳她。”赵海英教秋华做饭、做家务,“我从没有把她当残疾孩子看待,其他小孩会做的事情,秋华也得会。”十几年的悉心教导,秋华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但对赵海英来说,日子好像始终没有步上正轨。
直到2021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秋华作为特教学校的学生,参加了由蓬安县残联组织的“世界助残日”活动演出,并结识了她现在的师父林春。“林春是他们这个节目的指导老师,秋华第一次看到林春时,就站在她面前说‘老师,你好’,当时她不会说太多话。她看着林春跳舞,跳得很好,秋华就对我说,‘妈妈,喜欢,老师’,我当时觉得这个老师要是能教秋华,那就太好了。”此后,赵海英向林春发出请求,希望她能教秋华跳舞,在赵海英的坚持下,林春被她的诚心打动,决定正式见见秋华。
秋华和师父林春 孙敏摄
第一次正式见面时,秋华表现出的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嘴唇也合不拢的特征给林春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与秋华接触后,林春思考良久,最终作出决定,教秋华川剧绝活——变脸。
“她说秋华的身体条件不适合跳舞,变脸可能更适合她。她是‘唐氏宝宝’,别人看到她就懂了,变脸需要用脸谱遮住,她不需要有太多的表情,秋华无法与人沟通,变脸也不需要她说话。而且跳舞是青春饭,变脸只要她身体可以,跳到老都行。”赵海英全家对于林春的这个决定除了感激还有惊喜。2021年10月,秋华正式拜林春为师,开始了她极为艰难的川剧变脸之路。
秋华和师傅林春 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秋华身体很软,单脚站立,她一秒钟都坚持不了。更难的是,她记不住,哪怕头一天学会了的动作,第二天来又忘了。学得慢加上记不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在反反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毫无进步。”秋华的特殊情况让林春感到焦虑,但还好林春并没有放弃。“我是戏曲演员,我也喜欢川剧变脸,我自己就是受益者,我知道传统文化可以改变一个人,我也相信可以改变她。比起技艺,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先走进她的内心。”多年的教学也为林春积累了经验,林春认为爱比教更重要。林春走到哪儿都会带着秋华,上课、参加演出,甚至是亲戚的婚宴,秋华成了林春的“尾巴”,林春也抓住一切机会锻炼秋华,发音、表情,认识更多剧种,见识更大的舞台,变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
重启人生:她的理想是站上更大的舞台
秋华有了师父,并不意味着赵海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相反,自从秋华踏上学习川剧变脸的路以来,赵海英似乎比以前更加忙碌,也更加艰辛。
赵海英指导秋华练功 孙敏摄
母女俩的一天,从清晨5点的龙角山(蓬安当地的一座山景公园)开始。秋华的皮肤敏感,不能晒太阳,因此赶在天亮前练完功是秋华和妈妈每日的必修课。秋华练功,赵海英指点,今年57岁的赵海英,劈叉、下腰都不在话下。陪着秋华练功,动作不标准时,帮着秋华完成标准的动作,秋华任何偷懒的心思都会在妈妈识破前被打消。秋华对于基本功的掌握,如今看起来已经轻车熟路,但两年前,她刚学就忘,也因此挨过不少妈妈的“棍棒教育”,偶尔秋华也会拍打自己的脑袋,责怪自己为何这么笨。母女俩常常相拥而泣。
秋华和妈妈 孙敏摄
“她的脑子不好,她记不住,我只能让她一遍遍地练习,常人练习一遍,秋华就得练习百遍、千遍,甚至万遍,形成肌肉记忆,就不会忘了。现在她的脑子也在跟着肌肉一起发育,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女儿吃过的苦,没人比赵海英更明白,而她承受的也并不比秋华少。“秋华很能吃苦,从不抱怨。但刚开始练功时,让人非常焦虑。动作刚教就忘,让她做,她也不动,就盯着你看,她不能理解。她也承受了我很多,打她,打得旁人都看不过去了,但我不让任何人拉,你拉了就是在害她,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你就得走下去,没有办法。院子里的人都说我是疯子,哪有人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在秋华看不见的地方,赵海英也偷偷流过泪,但她从不让秋华知道她的心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秋华身上也体现出来了。”
秋华在练功 受访者供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终于迎来了希望,2023年5月,秋华第一次登上了舞台表演川剧变脸,而那一天,秋华一共参加了三场演出。表演前一晚,赵海英一夜未眠,秋华为了安抚妈妈,说出了她生平字数最多的话。那场表演也让林春至今难忘,演出结束后,秋华收到了一个红包,她开心极了,接着将红包递给了林春,“那是秋华表达爱的方式,她懂得感恩,她是个天使。”秋华将林春叫作“师父妈妈”,后来叫着叫着,就叫成了“妈”。
“‘幺幺’(小姑)来自外星球,她听不懂地球人的语言,你们要爱护她。”赵海英告诉孙辈儿们,秋华来自外星球,是天使的化身。后来,她又告诉他们,“现在地球人接纳了‘幺幺’,她和你们一样。”
川剧变脸让秋华重启人生,在她的书桌前,贴着她写下的理想——“我喜欢大舞台,我想进北京残疾人艺术团。”
记者:孙敏 摄影:孙敏 摄像:孙敏 剪辑:孙敏 校对:刘恬 编辑:邢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