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心理咨询和心理医生角色不同,前者强调自主性和主动性,不直接提供建议,而是通过专业关系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咨询适用于有成长动力、需解决内心冲突的情况,不能替代精神科医生的治疗。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在过往的经历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人将心理咨询与看诊“心理医生”相混淆。而事实上,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是有着不同分工的两种角色。

当前国内对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是在精神科完成的,因此精神科医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医生。他们都是拥有医疗背景,系统接受过精神疾病诊疗的学习和培训,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执业医师,因此,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希望获得一个明确的诊断或是治疗建议,那么是需要看诊精神科医生而不是寻求心理咨询。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更适合直接预约心理咨询呢?

在这里也想跟大家讨论另外一些概念,有些人会把心理咨询叫做心理辅导或心理疏导,甚至下意识地将其称为“上课”。其实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反映出大众对于心理咨询的理解,听起来更像是咨询师作为一个专家身份,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提供建议,指点迷津;或是扮演一个知心人的角色耐心地倾听对方大吐苦水,疏解心结。

以上更多的是当事人在正式接触心理咨询前对这一过程的某种预设,可能其中有和心理咨询重合的部分,比如耐心地倾听,适当地做出忠告等,但总体来说却并非是心理咨询的真实样貌。在我个人看来,心理咨询固然是需要咨询师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但真正使心理咨询有别于其他工作形式的,其实是心理咨询独特的专业关系。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更像是一种“当你需要我,我会和你一起来看看究竟在发生什么”的关系,后者更强调来访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即来访者是动作的发起点也是主要的落脚点,咨询师的存在更多地是扮演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始终是为来访者所用的。

这也解答了很多有过咨询经验的人的疑惑,为什么咨询师不会直接告诉来访者该怎么做。

因为仅仅通过教授来访者某些技巧或是提出某种建议是不足以改变其现实困境的,只有促使当事人自身能力的增长,才是应对这些困境最有效的方法。处理现实困境的主体依然是当事人自身,心理咨询师是无法代劳的。

因此,心理咨询师不会替代当事人做重大的抉择,而是通过向当事人呈现其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鼓励当事人自己做出选择。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避免剥夺当事人的自主性,实现助人自助。

讲完心理咨询的工作关系,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预约心理咨询呢?

首先,心理咨询不是治病,涉及到严重的心理疾病看诊精神科医生是第一选择,遵医嘱接受药物、物理的治疗,心理咨询只能作为辅助且不能代替精神科的治疗。

其次,心理咨询需要当事人自己拥有想要成长的动力,为自己的一切负责。心理咨询能够走多远既取决于咨询师,更取决于当事人自己。

最后,心理辅导等称谓更贴近心理的教育功能,一般可通过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参加心理类活动等方式进行,与心理咨询并非完全等同的概念。

#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

一晟心理

422获赞 79粉丝
放飞心灵、活出存在之美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