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当我接诊一个长期抑郁症患者时,我的心就一阵痛,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用抑郁症是慢性病的幌子在误导那些患者,需要终身服药药物。
中医眼中抑郁症,精神分裂并非慢性病,这些所谓精神类的疾病,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完全限于情志,和体质也大有关系,关键要把体质调好了。
我在治疗这种长期疾病的时候,就是体质,体质从调和阴阳入手,汗吐下和皆是调和阴阳,所有的疾病都是阴阳不和,哪一天阴阳和了,那么疾病就痊愈了。
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从六个方面来调和阴阳,这里的六重关,就是六经辩证,而我们简化为了阴阳六法,这个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追本溯源,因为六经的本质就是阴阳,三阴三阳,说到底就是一阴一阳,没有别的东西,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所谓的天道。
《黄帝内经》“阳气者,精 则养神,柔则养筋”,是说阳气具有化神、养神、运神、摄神等生理作用,阳气畅达能够促进阴阳和合,神怡志悦。阳气郁遏则阳气的化神、养神、运神、 摄神等功能失常。
郁病的首要病机为气机郁滞,重要环节为火热内扰,并常兼见痰湿内蕴、寒凝血滞等证候表现。治疗首当注重调理气机,继而重视清解内热,同时兼顾化湿、消痰、温里、活血等方法的运用。
我门诊上一个患者抑郁症长达10年时间,来找我的时候已经是他找的第6个医生了。我看完他的症状给他用了麻黄升麻汤加减:
生麻黄 、升麻 、当归、白芍、石膏、 知母 、黄芩 、玉竹 、天门冬 、茯苓 、桂枝 、白术、干姜 、巴戟天、冬瓜子、炙甘草 。
患者家属说我们从来没吃过这个方子,问我我主要是从哪方面入手治的。因为他们也看过不少中医,大都从肝,从脾去治最终没什么变化。
我告诉他家人,我主要是要改善气郁化火,伤阴耗阳,神机不振。
阳不合,故精神不振,情志抑郁。
人身之阳气郁遏的状态,仅靠顺应天阳的盛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真
正实现人身之郁阳畅达,仍需借助药物、针刺、移情易性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脏腑生精,精化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 境则产生不同的情志表现,运动之气即为阳气。阴精固然重要,然“若其生化之机, 则阳先阴后,阳施阴受”,所谓“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若阳气畅达,气化、 推动和温煦功能正常,则精血津液生化充盛、运行通畅,阴阳调和,故精神矍铄,情 志舒畅;若阳气郁遏,失于气化、推动和温煦,则精血津液生化不充,运行滞涩。
开方思路是什么呢?
黄升麻汤治此不止之泄利主以麻黄、升麻、当归宣阳 和阴,辅以黄芩、白芍清热敛阴,兼以茯苓、白术、桂枝、干姜扶阳通脉。阳气得升, 阴阳和合,则寒热得除,不必全仗药力止泻而泻自止。
石膏、知母、黄芩、当归、白芍、玉竹、天冬配伍以清热养阴。石膏具有清热泻
火之功。石膏辛寒,凉而能散,与苦寒之黄芩、甘寒之知母相配伍清热泻火,既无凉 遏之虞,又无恋邪之患。以上三味药物合用,清解郁热而不碍麻黄、升麻畅阳达郁。
火热内扰,日久耗伤营阴,营阴不充则阳气运行失于负载,阴虚又生内热,当归既能养血,又能活血。白芍能敛津液而益营血。
玉竹既能清热,又能养阴润燥生津。天冬则既能清热养阴,又能润燥生津利咽喉。以
上四味药物合用,补营阴之不足,清热生津利咽,令阳有所载。
茯苓、白术、桂枝、干姜配伍以扶阳通脉。阴损及阳,则见肠鸣幽幽、纳呆便溏
等阳气不振的证候表现。
方中茯苓与白术健脾补中,以复中焦枢纽之健运。桂枝、干 姜功在扶阳通脉,既助麻黄、升麻宣达郁阳,又助茯苓、白术健脾化湿,令阳运通畅。
冬瓜子、巴戟天配伍以怡情悦志。冬瓜子性寒泻热,能“除烦满不乐”(《名医别 录》),巴戟天甘温能补,能“定心气,益精增志”(《本草新编》)。两药寒温并施,最 能益智强志,抖擞精神。
方中甘草健脾护中,安和诸药。
综上,加味麻黄升麻汤寒温并用,补泻兼施,诸药相助而不相悖,并呈其效,共
奏宣气开郁,扶阳和阴,畅达神机之功。
就这样,果然1个月后家属反馈来了好消息,很多躯体症状都在改善了。我让他们继续巩固直到症状消失。
如果我们把眼光只盯在精神上,拼命用精神类药物去抑制神经,强行让它们不活动。那么长期服药的后果,就会让人越来越呆滞,反应越来越迟钝,停药就会反复,甚至更加严重。
那么中医对待抑郁症的态度就是会四诊合参,然后确定病机进行用药,如此才能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
人生很美好,永远不要放弃希望,送给抑郁症患者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