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行动计划,旨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打造育人精品项目、拓展咨询与危机干预内涵、整合校内外平台资源等方式,构建“一体两翼六平台”心理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强调家校医社四方联动,共同营造“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遵循积极心理学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确立“普常识、强素质、促发展”的育人目标,创设“教学主体、活动教育与咨询干预两翼齐飞、校内外六平台同发力”的工作机制,着力于构建“一体两翼六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大学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构建“五育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大力推进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融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全过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大一到大四,面向3类群体、侧重3个方面,开设3门课程,构建了“必修课(32学时)+跨选课(32学时)+公选课(16学时)”即“3-3-3”的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专业心理需求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创新教学模式,以赛促教,教学相长。一方面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提炼教学思政元素,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促进教师教研赛结合,形成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育人氛围。强化信息化教学,贴近学生心理需求。为创设师生网络互动平台,形成了开放式、泛在化的学习空间,以“微课”为抓手,打造“精.微”课程教学平台。通过“易班”和“学工在线”等网络平台推送,构建身边的心理课堂,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二、打造“体美劳”育人精品项目,丰富心理活动主题教育

积极构建“运动强心+艺术润心+劳动健心”三位一体的活动体系,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育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运动强心,一方面依托“七彩心情”心理健康协会,开展趣味心理运动会,增强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养。另一方面与体育教学部联合推进“思博特”校园跑,发挥体育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的作用。艺术润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实践活动,例如依托“心流”辅导员工作室及“艺心”布布情学生社团,开展手工创作、艺术插花、艺术创意等活动,发挥美育丰富精神、疗愈心灵的效果。劳动健心,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幸福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一方面开辟“植物疗愈园”劳动工作坊,通过植物种植和护理,提升学生生命意义体验感。另一方面依托 学校“蓓蕾”烘焙协会,开展甜点、饼干、青团、月饼等传统美食制作活动,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味觉滋养心灵。

三、展“咨询与危机干预”内涵,共建心理安全校园

在心理咨询方面,积极构建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多维度提升咨询服务的质量。一是健全制度。稳定开展心理咨询预约、转介和重点反馈等工作,提升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二是拓宽服务通道。在个体咨询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团体咨询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更多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及时服务。三是构建互助体系。依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培养,开展朋辈心理帮扶服务,营造良好的助人氛围。四是引入专业支持。定期邀请专科医院医生进校坐诊咨询,采购定制化的心理测评量表,提高咨询服务的信度和效度。

在危机干预方面,按照“预防为主,注重联动,及时干预,精准有效”的思路开展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可从五个方面推进: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定期推送心理暖文、心理知识短文,同时利用“易班优课”录制发布科普短视频;邀请校内外专家到校讲座,授课对象从学生扩大至宿舍安全员、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等,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二是科学排查跟进。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徐凯文博士研发的“观心系统”,利用定制化的量表开展新生心理普查,针对普查结果分级分类,由辅导员和专兼职咨询师负责跟进,及时发现危机萌芽并给予疏导。三是严格建档立卡。建立“心理特殊学生群体库”,严格执行“每月一谈”“咨询跟进”等规定,给予特别关注,帮助学生平稳应对心理疾病带来的影响。 四是注重协同联动。针对不同心理危机事件,邀请心理援助热线专家指导,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演练;面对突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学校多部门快速联动,共同应对和处置危机。五是畅通转介通道。学校与专科医院实践“医疗服务到校、技能提升到院、合作受益到人”的校医深度合作模式,对于高危学生研判、送诊、治疗,通过合作双方搭建的“绿色通道”开展相应应急处置工作,做到目标清晰、干预及时、流程通畅、效率高效。

四、整合校内外平台资源,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矩阵

一是“学校谋划+班级教育+朋辈互助”,培育校内沃土,加强学校、班级、宿舍三级联动,根植“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学校谋划,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力量,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整体设计谋划,坚持教学为主体,活动教育和咨询干预为辅助,构建面向未来的“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班级教育,充分发挥学院班级作用,支持建设学院心理工作站,发挥班级学生自主教育功能。朋辈互助,推进朋辈互助纵深发展,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最前线。开展“十佳心理委员”“朋辈互助技能大赛”等活动,形成“自助—互助—他助”的校园心理氛围。通过层层教育,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二是“社会公益+医校共建+家校共育”,创建校外环境,加强家校医社四方联动,营造“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社会公益,支持教师和学生团队参与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发挥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助力营造积极向上、理性和平的社会心态。医校共建,与专科医院开展医校共建,开设学生就医绿色通道。通过世界睡眠日、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几个时间节点,开展精神心理卫生宣讲,提高学生常识。一方面邀请专家进校坐诊,为心理精神疾病学生提供医疗支持。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开展团体督导、个案指导等,提升专兼职教师心理专业技能。家校共育,树立家校共育理念,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通过心理特殊学生家访、新生线上家长会、心理适应手册(家长篇)、心理科普小视频等途径,增强家长维护心理健康意识,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

坚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创新“一体两翼六平台”心理教育模式,坚定不移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梁艳梅,女,广西合浦人,柳州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叙事疗法改善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研究)、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名称:基于生命意义感提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举报/反馈

eol校园

1648获赞 279粉丝
教育在线—推动教育前进的力量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