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何北京车展上看不到“产能过剩”?
时隔近四年,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北京车展”)4月25日拉开帷幕。1500多家参展企业、278款新能源车型、117款全球首发车型、163场新闻发布会的规模,展示了中国国内以及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也以最生动鲜活的场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何领先,以及对于世界的意义。
早上在门口排队40多分钟才挪到展厅正门,展会餐厅“从没见过这么多人排队买饭吃”,一些车企展厅前面被围得水泄不通,各大车企的“网红”掌门人亲自上阵拉流量、比营销……这些都是今年北京车展现场火爆程度的具体表现。尤其是,此次车展上,中国国产自主品牌成了中流砥柱,新能源汽车站到了舞台中央。比亚迪等品牌的展台“只见人不见车”,人们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将推出哪些新车型、新技术充满期待。
不少人注意到,这次车展上的外国人明显变多了,外国汽车制造商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转变。宝马、奔驰、奥迪均带来了豪华参展阵容和车型。跨国车企高管们不仅过来推介自家产品,更多的则是在仔细研究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和设计。相当数量的海外经销商、供应商、媒体甚至车主都前来观展,一段韩国人观察中国新能源车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中国社会对此抱以非常开放的态度,开放本来就是北京车展的宗旨之一。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工业总体上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但从未放弃过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努力。依靠多年探索获得的技术积累,依托中国庞大的现代化产能优势、工程师红利以及国内市场,中国车企在汽车从燃油向新能源转型的历史机遇中博得了先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32.4万辆,同比增长33.2%,继续保持了这股势头。
全球汽车行业格局此前已多年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力是技术革命。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却刺激了西方一些人过分敏感的神经。然而,北京车展上既没有他们期待中的“产能过剩”,没有“需求减弱”,没有“离开中国”,更没有“中国车企挤压外国车企”。有的则是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合作共赢。他们炒作中国新能源车“产能过剩”,炮制一套带有价值观倾向和霸权主义色彩的叙事,企图给中国的产业发展设限,根本目的是要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和舆论攻势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势头打下去。
为什么北京车展这样火?因为全球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的兴趣和热情高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未来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到2030年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这说明全球需求是实实在在的,根本没有所谓“过剩”。绿色能源革命可能会刺激一轮行业洗牌,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但绝不是西方一些人脑海里你死我活的那种竞争。
中国企业不怕竞争,但竞争必须是公平公正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扮演的是产业合作者和良性竞争者的角色,不仅惠及消费者,还能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益,从而弥补优质绿色产能全球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同时激励更多传统车企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绿色转型中去。就此而言,全球携手共同利用绿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才是正道。(环球时报社评)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