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弛 何飞
“五一”假期来临,你的旅行计划是不是即将开启?
56岁的李阿姨(化名)为避旅游“高峰”,前几天报了一个云南旅游团,去云南玩了一趟。
这趟旅行玩得倒挺尽兴,可回家后李阿姨病倒了,不仅高烧干咳,还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
李阿姨以为太累,抵抗力下降,于是吃了点家里常备的退烧药。
眼见三天过去了,李阿姨不仅体温越来越高,咳嗽也变得频繁起来,剧烈咳嗽时,夜间睡眠质量都变差了,去家附近的医院CT检查发现竟然有“小白肺”的表现。这可把她和家人吓坏了,在朋友推荐下特意去看了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何飞主任医师。
医院供图
何飞主任详细了解李阿姨的发病过程后问:“你在旅游途中有没有接触什么特殊的人或者动物?”
李阿姨仔细回想了一下,说:“我好像有参加当地的特色活动,跟鹦鹉合影,不知道有没有关系?”说罢拿出了照片展示给何主任看。
何主任结合李阿姨的血检结果、肺部CT影像,并完善了支气管镜检查,送检肺泡灌洗液后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
找到“根源”后,何主任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李阿姨体温马上回落至正常,不久就康复出院。
视觉中国供图
春夏之交,由于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增加,空气中的微生物活性增强,使得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同时野外携带大量病原体的虫、鸟活动频繁,容易通过接触感染。此外,旅游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人群密集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接触野外动植物:在接触野生动物、或未接种疫苗的动物后,可能会被这类动物携带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被感染。例如被咬伤、抓伤导致的狂犬病、接触野生鸟类分泌物或排泄物导致的鹦鹉热、接触受污染的动物尿液或体液传播的钩端螺旋体病、由野生鸽子携带而导致的隐球菌感染等。
野外被虫媒叮咬:蚊虫叮咬是很多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包括登革热、黄热病等。其中,近年来较为高发的一类疾病——蜱虫感染,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动物患病,除会引起皮肤过敏、溃疡及发炎等表现,部分可表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Q热等。何主任提醒,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减少此类疾病的重病率和病死率。
旅行时人群聚集: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是由于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包括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新冠感染等。而旅行过程中景点人群的密集接触,可能增加这类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那么,如何在旅游过程中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呢?
1. 旅行过程中如出现长时间人群聚集,尽量带上口罩。同时尽量避免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如旅游景点的热门区域、公共交通工具等,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机会。
2.如去野外旅行,如山林、溪流等,应避免在丛林或灌木中坐卧休息。尽量穿长衣长裤,少露皮肤,回家后更换衣物,单独放置、清洗。游玩回来及时洗澡,洗澡时要特别注意检查腋窝、腰部、会阴等容易被虫子攻击的皮肤柔软处。
3.如酒店等住宿地坐落在山地、林间等自然环境中,房间要打扫干净,检查纱窗完好,关好门窗,避免虫子飞入室内。白天一段时间内保持室内通风。
4.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旅游行程,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抵抗力。
5.预防蚊虫叮咬:在户外或是湿热环境时,应当做好防蚊、防虫叮咬的准备,例如使用驱蚊用品、穿长袖长裤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钱江晚报

1593万获赞 117.5万粉丝
30年一贯靠谱!新闻快、资讯多、服务全!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