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虽然刚到上海,但是中美之间的暗战已经提前开打,美方对华祭出了“产能过剩”和“人权”组合拳,中方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接机的规格比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的要低,气氛可谓是暗流涌动。这场谈判究竟谁会占据上风?
24日下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行抵达了上海。中方准备的接机规格很简单,现场没有铺设红毯,而且中方派遣的接机人员,是上海市外事办主任孔福安。且不说美国国务卿在美国的地位是政府第三号人物,就算是出了美国,也是和其他国家的外长平起平坐的。要知道,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访陆时,大陆可是派出了国台办副主任迎接,但轮到布林肯,中方却只安排省级外事官员接机,似乎是有意冷待布林肯。
中方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为何这次却这么“不上心”呢?这都要怪美国自己了。布林肯踏上专机之际,中方在吹风会上提出了五大目标,其中“树立正确认知”被排在第一位,这就说明中方对布林肯此访的期待,是先捋顺大关系,按照中美元首共识的指导下,做到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但美方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布林肯之前,美财长耶伦先一步到来,她在中国大谈所谓的“产能过剩论”,试图施压中方作出改变,还提到了“中俄合作”,威胁中企将遭受“严重后果”。布林肯人还没来的时候,就已经放话要施压中方不许帮助俄罗斯,不许在台海实施“挑衅行为”,并对所谓“人权问题”表达了关切,一套组合拳下来,使得这次的中美谈判还没开始就已经紧张起来。
不仅如此,G7在布林肯的指示下,也揪住“中俄合作”的话题不放,要求中方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二选一。布林肯登机当天,美方还通过了法案,想要将中国的金融机构踢出美元结算系统。美方又是“造牌”,又是舆论施压,明显只想“就事论事”,说白了就是在想合作的领域合作,不想合作的领域继续打压遏制中国。中方要是再给布林肯好脸色看,岂不是会让美方蹬鼻子上脸?
因此,不铺红毯、不派高级官员接机,或许就是为了给布林肯一个下马威。美方所有错误做法的源头是因为美方错误地将中国视为了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和“系统性挑战”,所以中美交往的第一步,是美方必须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现在布林肯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抓住这次的机会。这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布林肯第二次访华,这两次的会谈氛围明显不同。
去年六月,中方宣布布林肯访华时,用词是“经中美双方商定”,当时布林肯因为所谓的“气球事件”装腔作势地表示暂时推迟访华行,之后,美方利用这起事件大做文章,对中国发起舆论战和制裁拉锯战,中方十分不满,对布林肯关上了大门。
中美气氛异常紧绷,美方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又重新开始和中方进行接触,希望事情可以尽快翻篇,经过美方持续不懈的努力,中方终于答应布林肯访华,所以那次是“商定”。但这一次,布林肯访华却是中国外长王毅“邀请”的,说明这次的氛围比起上次就好很多。美国大选临近,美方急于稳定和中国的关系,所以美方最好收起那些小动作和小心思,中方从来不吃这一套,美方心里应该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