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五一”假期脚步渐进,气温逐渐转暖,防晒又“热”起来了,但来自消费者的吐槽和质疑也越来越多。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一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通告显示,抽查的部分防晒衣产品防晒性能不达标,再次将防晒衣推向风口浪尖。
“买一件好的防晒衣怎么这么难?”“防晒衣是智商税吗?”“我们真的需要防晒衣吗?”……
被各大商家整成一片红海的防晒市场,是否乱象纵横?面对五花八门的防晒衣,消费者应该如何挑选?
防紫外线性能不达标,防晒衣频频翻车
这些年,随着防晒的观念深入人心,防晒衣似乎已经演变成了“春夏标配”。火热的防晒市场吸引着众多品牌争相涌入,质量问题也频频出现。
近年来,相关监管机构频频抽查出不合格的防晒衣产品。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抽查了93批次功能性服装产品,其中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4.3%,不合格项目为防紫外线性能,其中不乏大型商超售卖的产品。
2022年7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功能性服装监督抽查情况也显示,3批次产品防紫外线性能不合格。如,某轻薄外套网站明示具有“户外防晒 UPF40+级防晒”功能,但防紫外线性能-UPF值实测为17.10(标准值应>40),且防紫外线性能-T(UVA)AV实测为11.75%(标准值应<5%),与标准要求不符。
除了虚标防晒指数,还有部分商家打着防晒衣的旗号,销售并不具备防晒性能的普通外套。比如,在电商平台上,记者看到,某商品名称明确写着“防晒衬衫”,但商品介绍里并未标明防晒性能,其实只是普通衬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防晒产品。
记者 金檬 摄
在越来越卷的防晒市场上,商家们还各出奇招,拼科技、卷数值。
“双重遮蔽系统”“异型冰钛原纱”“环绕透气”……各种“高大上”的防晒科技词,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此外,常规防晒衣多是UPF(紫外线防护系数)50+,有的防晒衣甚至打出UPF2000+,以此突显防晒性能的优越。
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中国防晒衣行业标准白皮书》显示,防晒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缺乏规范性、缺乏全面性和数据透明性以及缺少检测报告。而肤感、舒适度、款式、透气性等都成为消费者选购防晒衣时考量的因素。
不必追求高UPF值,防晒衣并非越贵越好
防晒指数越高,防晒性能就越好吗?看似科技感十足的防晒衣,真的能有效防晒吗?面对五花八门的防晒衣,我们应该怎么挑选?
对此,潮新闻记者采访了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召岭。
“现在市面上的防晒衣大多为尼龙(锦纶)、纯棉等面料,通过复合一些拦截紫外线的颗粒、涂层,达到防晒的作用。”李召岭说。
其实,防晒衣是有标准的。
根据国家标准《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当防晒衣的UPF>40,且T(UVA)<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因此,在挑选时,可以仔细看看商品标签是否注明了执行该标准。
某品牌防晒衣的检测报告 图源:电商平台截图
“只要防晒衣达到国家标准,就具备了防晒性能,不用一味追求高UPF值。一般而言,UPF50+的防晒衣能防住绝大多数的紫外线,对于日常出行而言足够了。”李召岭说,太阳光波段宽,除了UPF,也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
由于防晒衣的穿着场景一般是气温较高的室外,透气性、舒适度也是挑选时需要着重考虑的。
记者注意到,如今不少防晒衣打出“凉感技术”的标签。在纺织品国家标准中,确实有一项“接触瞬间凉感系数(Q-max) ”,国标规定 Q-max ≥ 0.15 才能称之为凉感。注重穿着清凉感的消费者,可以挑选凉感系数大于0.15的防晒衣。
最近,网友们正热议这防晒衣的价格,“20块和200块的防晒衣有啥区别”还登上热搜。
在电商平台,记者发现,防晒衣的价格区间确实很大,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那么价格越贵就意味着越好吗?
图源:电商平台截图
李召岭说,防晒衣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因此成本也不算高,售价100-300元的防晒衣就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太过便宜以及售价过高的防晒衣不建议购买。
高价的防晒衣可能是复合了多功能,或是品牌溢价、炒作,也有可能是收割“智商税”。比如,有的防晒衣号称添加玻尿酸,具有美肤功效。李召岭认为,玻尿酸即使添加到衣服面料中也很难被人体吸收,且玻尿酸具有水溶性,出汗就会影响效果。
“除菌、除臭、防蚊等功效则是能够实现且实用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使用场景综合考虑。”他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