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通讯员 占康
航天员李广苏的性子,和他的微信名“狂奔的蜗牛”很像,他说自己天资平凡,要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哪怕是一只蜗牛,也要向着太空尽力狂奔。
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36岁的李广苏以航天员身份首次公开亮相。
2024年3月15日,李广苏在水下训练。徐部/摄
20多年前,当他还是一名小学生时,还不知道有飞行员甚至航天员这份职业。那时,老师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他回答道:“我想当一个科学家。”小小的李广苏只知道,科学家能够为祖国作贡献,是一份崇高而又令人敬仰的职业。
直到有一天,李广苏背着书包,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他循着声音看去,一架直升机从头顶飞过。
从此,李广苏的记忆里,不仅有蝉鸣、蟋蟀、青蛙的叫声,有拖拉机的轰鸣声,还多了一个悦耳的声音——那就是直升机从头顶飞过的轰鸣声。
这只是一场模糊的童年回忆。人生的前十几年,李广苏和许多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父母对他的期待,是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大学。在高中文理分科时,李广苏依循兴趣和专长选择了文科。
李广苏上高三时,空军招收飞行员的消息传遍学校,给向着象牙塔冲刺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同学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刻在童年记忆中螺旋桨的声音再次在脑海里重现,李广苏也跃跃欲试。没想到,经过几轮选拔后,他竟幸运地被空军航空大学正式录取。
2006年8月2日,19岁的李广苏背上行囊,告别家乡,一路向北,走向了外面的世界,正式开启了他的从军生涯。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挑战一个接一个迎面而来。体能考核就一度让他吃尽了苦头。刚入学时,他的单杠双杠成绩几乎是零,短跑和长跑成绩离及格也差得有点远,而任何一项科目不过关就有可能被淘汰。
李广苏为了提高短跑成绩,每天早起半小时,在北方滴水成冰的清晨,天还没亮顶着刺骨的寒风,腿上绑着沙袋跑三公里。渐渐地,他的体能成绩显著提升,各项目均达到了优秀。
2023年6月28日,李广苏参加海上救生与生存训练单项训练。孔方舟/摄
毕业后,李广苏开始进入初教团进行训练,这时,他又遇到了巨大的难题——晕机,让他直接面临停飞的考验。
李广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体验飞行时,他在塔台外等候,看着一架架载着新学员的飞机从跑道上滑行起飞,翱翔天际。李广苏既紧张又充满期待。一个战友飞完下来以后,所有人都围过去,纷纷问他:“飞行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位战友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兴奋和骄傲:“飞行太刺激了,感觉特别棒!”李广苏深受感染,迫不及待地想赶紧开着飞机到天上去转一圈。
可当他满怀期待地坐上飞机后,飞机在气流中的颠簸,以及机舱里泛起强烈的汽油味,让他忍不住涌起一股恶心的感觉。
李广苏想,这下完了,如果这时就吐了,可能会面临停飞。他一直强忍着眩晕感,努力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浑身憋得直冒冷汗。一下飞机,他就直奔卫生间“哇哇”狂吐起来。
之后的那段日子,更是他不堪回首的煎熬时光——只要飞行训练时教员做横滚动作,李广苏的胃里就一阵翻江倒海。令他痛苦的是,这个横滚动作偶尔会反复做上十来次,他的胃也随着飞机一阵阵翻滚。甚至有一次,胃里的食物涌上来了,他又生生咽了回去。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李广苏不断地克服、调整自己的状态。此外,他也学得更加认真,便于尽快掌握技术,减少练习的频次和时间。凭着强大的毅力和坚持不懈努力,李广苏终于慢慢战胜了晕机反应。
结束高教团训练后,李广苏被分配到某基地,正式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有一次,在新疆夜间飞行时,由于空气洁净,能见度高,李广苏还看到了特别壮丽的银河景象。从此,他对广袤神秘的太空便充满了向往。
2023年12月4日,李广苏在进行转椅训练。孔方舟/摄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蓬勃发展,国家开始选拔第三批航天员。李广苏积极报了名,通过了一关又一关严苛的选拔。现在想起来,李广苏都觉得跟做梦一样。
第三批航天员赶上了高频次的空间站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李广苏是文科生,理工类课程学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符号,对他来说就如同“天书”。他感到苦恼、焦虑,有时像无头苍蝇一样,急得满嘴起泡,晚上睡不着觉。
李广苏利用课后时间,从一个个小知识点进行逐个攻破,一点点地“啃”。到处跟人请教,并反复刷题加以理解。熬过了很多个不眠的夜晚后,李广苏终于攻克了一个个深奥难懂的知识点。
能考100分,绝对不考99分。同批的航天员们都在暗暗较着劲。每个深夜,大队公寓里都是灯火通明,12点前基本没熄过灯。
李广苏当然也不落后。他认为,每一项学习训练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在一个密闭房间里三天三夜不睡觉,还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测评。李广苏要求自己一定要战胜困意。原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应该是越发疲惫的,测评绩效水平也会降低。李广苏暗自提醒自己每次做测评都要比上一次更加努力,更加全神贯注。果然,他的测评成绩反倒越来越好。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他说。
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昼间帐篷内最高气温约45℃,地表气温高达75℃,光着脚踩在沙地上,用不了3秒就会被烫到缩回来。夜间最低气温骤然降到个位数,大风席卷着沙砾,发出阵阵咆哮,人冻得蜷缩起来。最终,李广苏和队友战胜了恶劣环境,靠着有限的干粮和水熬了过来。
2023年8月25日,李广苏参加人船合练进入返回舱 。孔方舟/摄
当他得知自己以03身份入选神舟十八号乘组时,内心十分平静。回顾走过的路,有过刚入队时对未来一无所知的迷惘,有过像备战高考一样紧张学习,有过狭小环境里72小时不眠不休,有过荒漠野外环境下的饥渴难耐,有过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坚韧不拔。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对于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李广苏充满了期待——期待7.9公里/秒的速度与激情,期待失重带来的别样体验,体验没有翅膀但是依然可以飞翔的美妙感觉。
“工作之余,我想好好看一看美丽的蓝色星球,看一看祖国的锦绣山河,找一找一路走来养育培养过我的地方,也想替我可爱的孩子,看一看天上的星星到底会不会眨眼。”李广苏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反馈

中国青年报

2575万获赞 139.2万粉丝
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