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修新“天路” 摄/尹诗语
▲下庄村传统建筑群
▲下庄柑橘丰收
▲返乡创业大学生、下庄村村主任袁孝鑫在“下庄布谷”扎染工坊展示扎染成品
▲下庄村在8公里“天路”上打造了风餐露宿、践路先锋等“天路五景”
▲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在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介绍修路的故事
核心提示
4月的巫峡大地,群山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高峡平湖碧波荡漾,造就了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卷。
驱车前往距巫山县城60余公里的竹贤乡,这里地处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周绝壁高耸,拐过几十个弯,陡降800多米,一个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村庄映入眼帘。
曾经的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深锁天坑——“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从1997年到2004年,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一锤一凿修通了长8公里通向外界道路的“天路”,至今已整整20年。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2021年2月25日,毛相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近年来,巫山县围绕“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目标,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如今的下庄发展特色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引得村民回归,富了百姓腰包,一条绝壁上的“天路”,见证20载山乡巨变,下庄变康庄!
开放的下庄——
开辟生存之路,从与世隔绝“天坑村”到远近闻名“示范村”
站在下庄村抬头望去,村道宛若悬挂在山崖上,一道道弯弯盘至山脚下。没修公路时,从下庄去趟县城,一个来回得一两天,下庄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是一条要走108个“之”字形、高度差1100米的“羊肠小路”。
“读小学时走过出村的小路,从村里爬到山顶需要两个小时,遇到下雨天,还有山石滚落。有的地方是悬崖,只有用绳索才能上去,一路上还能经常遇到猴子、山羊等野生动物。”村民杨绍军回忆道。
道路交通不仅是通勤联络线,更是下庄人期盼已久的生存之路。2004年,下庄村“天路”修通后,巫山县加大力度完善四好农村路,交通建设部门对下庄“天路”不断进行整改,增设安全防护网、弯道凸面镜,增大转弯半径、加固道路护栏等。如今,绝壁上的下庄“天路”变得更加安全畅通,被评为了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春节前,连接下庄“天路”、五里坡大峡谷、大昌古镇和小三峡、小小三峡的旅游大环线建成通车。沿着下庄大环线前行,下庄河谷两岸青山对峙,溪水清澈见底,经过一座隧道直达平河乡小小三峡和五里坡大峡谷,径直融入旅游大环线,将巫山县城、双龙镇、大昌镇、平河乡、竹贤乡、骡坪镇等有效串联起来,可与大昌古镇、小三峡等景区实现互联互通。
畅通的道路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下庄将精力放在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上。2021年,下庄村以积分制的形式,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部带头发动村民保持房前屋后及家中的卫生清洁,村民每参加一次集体清洁行动,就可获得积分在村里的“爱心超市”换购生活用品。
同年8月,四川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在下庄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在保护下庄传统村落前提下,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整村面貌提升方案,青瓦坡的屋顶、传统的庭院,留住了下庄人的乡愁。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推行下庄“345”基层治理模式,建成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贤科普宣教中心、巴渝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下庄馆、下庄村气象观测站……如今的下庄不再与世隔绝,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重庆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
勤劳的下庄——
找寻致富之路,从种植“三大坨”到发展“三色”经济
以前,下庄村地里种植“三大坨”——苞谷、红薯、洋芋,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收入有限。自下庄“天路”修通后,毛相林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探索出以“蓝色”劳务输出、“绿色”农文旅融合和“橙色”纽荷尔脐橙为主的“三色”经济。
运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村里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产业模式,由专业公司对柑橘产业实行标准化管理,并配套完善道路、水肥一体化等产业设施。下庄村已建成“千亩智慧果园基地”,2023年全村销售收入就达180万元左右。村民刘恒保对柑橘产业的发展深有感触,他种植了5亩柑橘,每年都能拿到5000多元的保底分红。
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下庄村修建起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愚公大讲堂、下庄村史馆等研学旅游基础设施,引进了专业公司对旅游产业进行开发打造,在“天路”沿线修建了4个观景平台,盘活闲置农房打造民宿81间149个床位,带动部分村民发展农家乐。
今年62岁的杨元鼎是当年108位修路人之一。2019年,他与杨亨双、袁堂清三家合伙建起新房,并开起了农家乐“三合院”,高峰期每天能接待100余名游客,去年收入超过30万元。
下庄还打造“民宿+”模式,将研学培训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旅游家访”的新路子,让研学团队、外来游客住宿到农房改造的民宿,村民们即使不在下庄,也能通过出租民房、流转土地等方式获取收入,村集体也能够获得收入的5%。
勤劳的下庄人接续奋斗,探索出一条又一条致富道路,让这片土地迸发出强村富民的新潜力。过去一年,下庄村“上庄”2个社巩固发展管护核桃650亩、烤烟183亩,“下庄”2个社柑橘就卖了100万元,乡村旅游的游客更是突破了14万人次,住宿过夜的客人超过1.5万人。村民从事柑橘管护、乡村旅游、工程劳务等,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0046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7万元,让下庄人的腰包鼓起来。
奋进的下庄——
拓宽希望之路,从走出下庄到回归下庄
近日,下庄村“下庄布谷小院”的院坝内,一件件T恤、连衣裙、背包、布偶等多种扎染产品吸引了游客们的注意。
袁孝鑫是这家扎染非遗工坊的主人,她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主城都市区从事互联网营销方面的工作。2021年,袁孝鑫接到母亲电话,听着电话那头诉说着村里的变化,生长的地方如今变成什么样子了,令袁孝鑫充满了好奇。
沿着“天路”而下,袁孝鑫发现下庄变得热闹起来,熙熙攘攘的游客拿着手机在下庄人曾经战斗过的鱼儿溪、私钱洞拍照打卡。2022年底,袁孝鑫在村里创办了下庄扎染非遗工坊、布谷手工植物工作室,旅游旺季时工坊一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1.3万元。
去年10月,袁孝鑫当选了下庄村村委会主任。和她一样,回到下庄建设下庄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下庄研学中心、康庄公司、下庄村校、下庄卫生室等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的下庄,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踏上归乡路,修路人安享晚年福,带头人步履不停。从2015年下庄实际居住人口不到200人,现在到下庄居住的有320多个人了。”毛相林说。
下庄村需要更多人参与建设,下庄人“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也需要更多人去传承。巫山县通过选优“后备军”、育强“生力军”等举措,着力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夯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聚力打造“毛相林”式基层组织头雁人才矩阵,构建“一雁领航、千雁齐飞”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良好局面。
发挥好下庄村推进乡村振兴优秀经验和辐射带动作用,巫山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下庄片区等5个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片区,从高处谋划,着力将下庄村建成党性教育基地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充分利用好下庄周边农业产业、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富集等优势,带动竹贤乡和骡坪镇在内的“下庄”特色产业发展片区,大力发展农业、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努力创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和示范乡镇。
从修筑生存之路,到发展产业开辟致富之路,如今的下庄努力修筑引领巫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带领大家奔赴更远的地方!
链接>>>
下庄村大事记
1997年农历冬月初八,下庄人在海拔1300多米的鱼儿溪畔,炸响了“敢问绝壁要天路”的开山炮;
2004年,下庄村修通8公里长的出山公路;
2015年,下庄成为巫山县第一个实现整村脱贫的村子;
2017年,下庄的公路改造升级完成硬化并加装护栏,达到四好农村公路标准;
2019年,600余平方米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建成;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下庄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重庆市文明村镇、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2年,下庄村入选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图书《下庄村的道路》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23年,天路下庄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庄村入选全国“村晚”示范点、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村民人均收入达20046元,是修路前的数十倍。
见证者说>>>
年轻的下庄——
“我爱下庄,我要建设好下庄!”
下庄村党支部书记 毛相林:这些年来,下庄发展变化巨大,但是也面临着旅游产品不足,留不住游客的局面。今年我们将对全村旅游产业进行迭代升级,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接下来下庄村要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弘扬“下庄精神”,计划通过打造后溪河亲水项目等,把下庄的旅游热越做越“热”。
“90后”村主任 袁孝鑫:咱们下庄的“脱贫路”,已经被父辈们修出来了,现在要靠我们年轻一辈,修出下庄的“致富路”。下庄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找到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将带领村民们迭代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继续把下庄村建设好、发展好,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
返乡乡村教师 彭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里的学生能走出大山,反哺大山。让“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我们读书为下庄的明天!”的下庄精神在下一代下庄人身上流淌延续。
图片由巫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举报/反馈

重庆日报

80.2万获赞 6万粉丝
重庆最权威信息一手发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