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丰田的总经理章男透露,阿尔法在日本的出口价大约为20万左右,但到了中国之后,20万的阿尔法价格飙升到100万。这样的价格飞跃,阿尔法是怎么做到的?
丰田章男强调,这种价格上涨并非丰田公司所为,而是中国市场运作机制的结果。这一观点一经公开,立即激起了消费者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纷纷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悬殊的价格差异。
部分行业分析师指出,这是因为国内的高关税和运输成本所引起的,部分商品进入国内拥有较高关税,加之物流和分销费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最终的零售价格。
市场垄断或少数经销商控制大部分市场供应,也可能导致价格人为提高。在这种供应链结构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劣势,难以享受到全球市场的公平价格。
此外,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是造就当下这种境况最主要原因之一。在阿尔法之前,便已经有过不少成功案例,以桑塔纳来讲,在1983年进入国内市场,当时品牌方给出了8万起售的建议,但最后定价为20万,上市之后,桑塔纳一度供不应求。这便是吃准了国内消费者“买贵不买对”的心理。将部分“平价车”通过包装和营销宣传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好在近年来年轻消费者出现了反向消费的倾向,与品牌效益相比,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控,对市场的营销无感。也正是如此,国内车企开始蓬勃发展,取缔了部分合资车在国内的市场占比。由此可见,想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光靠吹棒和营销手段是不行的,还得靠质量与用户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