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很美。
但是,它需要前提的。
比如说,长久的感情,离不开现实的支持。
对于学生来说。
大家的本职任务,是提升成绩,攀登学业的高峰。
若是过早接触了爱情,学生不仅没有现实基础,还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如若把握不好分寸,甚至会影响大家的学业,耽误自己的前程。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早恋的”想法。
那么老师和家长,不妨告诉孩子爱情的真相是什么。帮助孩子提升认知,有助于大家端正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业,避开许多影响成绩的因素,走出心理上的困惑。
孩子想“早恋”?他该明白这3个真相了。
第一个真相:异性疏远期。
大约在初一左右,是青春初萌的时期。
学生们刚刚踏入新的学习环境,身体特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让他们既感到好奇又带着些许压抑。女生的心理年龄,往往比男生早两年左右,因此,在这一阶段,男女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导致了许多有趣的场景。
男生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他们在行为上变得羞涩,青涩。同时,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男女授受不亲”的奇怪观念,故意疏远女生。
而女生,由于心理年龄更为成熟,总觉得男生格外可爱,渴望与他们多交流,成为好朋友。这种男生疏远、女生亲近的矛盾需求,让双方心中都冒出一个想法:对方真是好奇怪!
这种尴尬的局面下,男生们开始扎堆,自己玩自己的,甚至在女生面前恶作剧,以示“男女有别”。而女生则认为男生不懂风情,于是,她们与闺蜜、女同伴分享自己的小秘密。这个阶段,被称为学生时代爱情的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
很显然,这个阶段,只有好奇没有爱情。
第二个真相:倾慕年长的异性。
随着男生的成长。
进入初二、初三后,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女生正常交往。
然而,由于上一阶段的疏远。
女生对这些“顽皮”的男生,已经没有什么好感,反而对年长的异性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彬彬有礼、长相帅气的明星,更是深受女生追捧。
与此同时,男生也开始对爱情有了萌动。
但在青春期的作用下,他们更倾向于喜欢那些异性特征明显的女生,因此,年纪大的女生也更容易吸引他们的目光。
这种奇妙的心理变化,是在彼此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个阶段被称之为学生时代爱情的第二阶段——“倾慕年长的异性”时期。
这样的感情,也是不健全的。只是心理发展的过程之一罢了。
第三个真相:同龄人的相互吸引。
经过初中三年的成长。
虽然男生和女生,并未真正理解爱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高中阶段相互吸引。
当这些学生步入高中。
男生阳光而青涩,女生含蓄而妩媚。
此时,他们开始相互吸引,爱情的火花在彼此之间悄然绽放。
这是学生时代,爱情发展的第三阶段。
但是学生要知道,爱一个人是需要前提的。
当下做该做的事情,是将爱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争取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这样的你,将来才有足够的实力,去把握住自己的爱情。
随着学生进入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他们担心学生谈恋爱会影响学习,担心恋爱会干扰彼此。因此,一旦有班级传出早恋的消息,批评教育就如潮水般涌来。
然而,批评教育的结果并不总是如人所愿。
有的爱情在批评中熄灭,有的却转入地下,偷偷摸摸地进行。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因此产生叛逆心理,让爱情结出苦涩的果实。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感问题?
成为了家长和老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青春期教育,是一门伴随学生身心成长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爱情,是围堵还是疏导,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回想起大禹治水的故事,当洪水无法阻挡时,疏导的方法远比围堵要有效得多。
同样,对于学生的爱情,作为家长,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是否可以通过疏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情,从而让他们的青春更加美好呢?
举报/反馈

教育锦囊

21.9万获赞 10.3万粉丝
专注教学方法、校园趣闻,教育的那些事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