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松珊/文
时值清明,人间四月繁花似锦。此时,很多画家都外出写生,我就从写生开始,略谈一下这幅画的创作经过,以抛砖引玉,如果能给新开始写生的画友有一丝半缕启迪也算不胜荣幸。
苏百钧老师最重视的就是写生。他带出的学生,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写生训练。临摹、写生、创作是苏老师培养学生一以贯之的教学模式,也是苏老师从广州美院调任央美任教学主任后的教学理念。苏百钧老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当代中国花鸟画的扛旗领军人物为中国花鸟画的继承和发扬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必定会在中国画史上留下浓重一笔这是毋庸置疑的。他所创办的高研班是以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的历史自觉性在努力完成自己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说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也不为过。
苏百钧老师的中国花鸟画高研班,开学就是半个月的写生训练,也是旨在将写生的信念牢牢扎根在学生的心里。经过宋画和传统壁画临摹,再次到西双版纳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写生训练,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色彩、构图训练指导学生自主进行下一步的创作。整个教学体系扎实而稳健,没有丝毫的投机取巧。跟随苏老师学习过的学生都是幸运的,因为没有走弯路,用艺术圈里行话说这叫第一口奶喝的正。绘画和书法最怕第一步走偏走歪养成不好的习气,之后再学改起来非常费劲。格调高和路子正起步眼界上就避开了很多的坑坑。
我当初进入这个班级学习的时候,基本上算是零基础起步。底子很薄,怕跟不上课,事先跟着刘兴建老师去太行山先去写生了一个月,这提前一个月的训练很有裨益,让我开始入学再次写生的时候,不至于过于手忙脚乱。西双版纳的写生,其实已经算是跟随刘兴建老师的第三次写生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幅画的创作素材正是来源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写生。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面积1100公顷,38个专类园区有13700多种植物,是我国面积最大、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植物园之一。就算是走上一圈体力不是很好的同学怕都很费力,更别说从众多的植物中选出适合的花木啦。如何选择?我自己的标准是情感和理智缺一不可。简单来说,从审美的角度分析要有“可入画”的特点,就是有鲜明的点、线、面基本特征。这是我选择写生对象时的一个重要依据。有的花卉好看,但是特征不明显,画起来不美,那就是不入画,放弃。另外就是情感因素,一眼就是它。眼前的植物给我以强烈的情感力量,吸住了我的脚步,只想把它留在纸上。“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写生对象给我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冲动让我想留住眼前这炫目的刹那芳华。
我是第一眼就被曼陀罗硕大、霸气、明艳、气势如虹的美震撼了。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到此花。在深圳居住时,后面山上的梅林公园里就有几棵这种花。此时在版纳再次见到连在一起的两三棵盛放的花墙一样的阵势,既有宛如老友重逢的欣喜,又有对它浓烈惊艳生命力的震撼。那种霸道而富有张力的美,带着致命的浓香,明知道它有剧毒还是忍不住坐下来一连写生了一周时间。即便是中途出现了轻微中毒头疼、头晕甚至幻听的情况也没有想过放弃,直至完成了所有的写生稿。曼陀罗,华佗的麻沸散,就是由它提炼制成,名震江湖的蒙汗药据说是曼陀罗花制成的。
写生归来后就进入创作阶段。在写生的众多素材中选出最想创作的写生稿把它画成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画,是对素材的二次筛选也是整理自己内心,逐渐明心见性中得心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由“外师造化”到“中得心源”的主客观转变。同时,完全回归到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道路上。所以,苏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完全沿袭了中国绘画文脉的。所谓正统就是所有的理念都是有传承有出处,像朝代更迭一样有序可查,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面对写生稿,我问自己,曼陀罗这种花它最初打动我的是什么?是它的热烈、浓艳,甚至凌然不可侵犯的毒性?它不是娇弱之花,不是仰人鼻息的攀附着,它是独立王者,风姿天成,不忧不惧。它本来就是宗教之花。本就是天神之花,佛教中的天花就是指的曼陀罗,是世界上最毒的花之一,根茎和果实都有剧毒。而它的花语是无边无际的大爱和生生不息的期盼。它美得那样夺目而不可侵犯。像一串串垂挂在枝头的星星,绚烂得让人忆起所有珍藏在心底的美好。……我想起了小时候外婆那栽种了蔬菜和花树的小院子,想起了童年里和外婆一起喂养小鸡仔的快乐情景……外婆一个人养大几个孩子,她面对人生无数风雨时的乐观无惧、顽强坚韧,她对我的呵护和关爱不就像这曼陀罗花语一样无边无际吗?……而这一切在脑海里由清晰到模糊最后穿越时光朦胧在眼前的写生稿里,我的创作构思完成了。所有的情愫都凝聚到《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幅画里。
《当时只道是寻常》画的是花,其实是一幅怀人之作。怀念记忆里最温暖的那位亲人。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怀念我的外婆。怎奈最深厚的情怀偏是文字所不能,每每欲动笔而不觉潸然泣下,只好深深珍藏于内心。而绘画之所能者,大概就是把这些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以九曲通幽的方式曲折婉转的表达出来。
值此清明时节,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