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成长
我是大老板《人际卡牌成长团体》本期还有一次就要结束啦~
让我们带着这5次的体验来回顾一下大家的成长与变化。
有的伙伴致力于解决人际互动中的一些困难。
比如,觉得自己不够好,难以拒绝别人,觉得孤独没人理解自己,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心,难以信任他人,做啥啥不顺,亲密关系一塌糊涂等。
有的伙伴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互动能力,帮助自己在事业上,关系上有所进步和突破。
有些伙伴喜欢桌游和心理学,希望用这个有趣又有用的团体体验使得自己既能收获快乐,又能收获知识。
有些伙伴喜欢探索自己,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团体可以在里面很安全地感受自己,觉察自己,更好的理解自己。
这些动力的存在,最终都使我们来到团体游戏中进行自我成长。
在这几次团体工作中,我们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练习表达,练习沟通,练习对于关系的理解。
小伙伴们感叹,张鑫老师在后面游戏中的干预越来越强了,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局势发生转变,让人对自己有觉察,让人发现自己的力量去面对困境,我们今天就回顾一下,张鑫老师的金句。
“这不是游戏,这是工作。”
张鑫老师说的这句话使准备放弃游戏的小伙伴A立刻斗志轩昂。
小编想到,找到我们的动力来源或许是解决问题和提升自己的方法。
“你是不是有兄弟姐妹?”
当大家在热烈讨论牌面信息的时候,张鑫老师突然问了小伙伴B这个问题,小伙伴的反应是,这句话和现在的场景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经过老师的诠释,小伙伴发现自己“让”的模式,可能起源于早年的一些关系。
小时候习惯了“让兄弟姐妹”,这部分在潜意识运作,我们平时意识不到,所以无意识的把这种模式带到了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阻碍了我们的一些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的舒适度。
那么借助游戏治疗的团体,潜藏在意识下的这部分可以呈现出来,并有机会被看到和疗愈。
“人家也就是拿了你的十三倍吧!”
小伙伴C的目标就是,自己不是倒数第一就可以。
张鑫老师说完这句话,作为参与者的感受是,好卑微啊,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争取一点,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一场游戏下来后,小伙伴没有让手里的一些牌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功能。一手好牌,可能最后打不出好成绩。某种程度也在表达了在现实世界中的困扰和阻碍。
不过,幸运地是,觉察就是领悟的第一步。在团体游戏中又轻松又安全,边玩游戏边提升自己,确实能帮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学会经营人际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也许在某一个时刻,咨询师说出了某些话。
这些话可能令我们在那个当下顿悟,就此自己的困惑被消解。
也可能我们没有在当下领悟,但其实在我们听到这些话的时刻,也许我们的内在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
这些话就像是一颗被咨询师悄悄埋下的种子,在某天时机成熟的时候,便会生根发芽,最后成长出来的那便是爱。
团体就是缩影,在团体里的关系就是在现实人际关系的呈现。当下的体验,会有当下的顿悟。
体验+认知的模式,能让我们在关系中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加深对于关系的理解。
来看看小伙伴们的感受吧~
伙伴们的感受
小伙伴1:
今天是我唯一一次,坐外圈还比较激动的一次活动。
在今天之前,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来,一直与自己做思想斗争。因为我喜欢参与而非旁观,独来独往的我也不太喜欢合作,所以我给外人的感觉很两副面孔。
工作状态,我像打了鸡血,热情饱满,甚至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但作为搭档模式,我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脸,让队友会感觉到很有距离感。
今天意外的和队友起了冲突,巧合的是我两今都不想来,巧合的是都对对方有愤怒感。但对于他来说,他的愤怒是大于我的,而我的愤怒更多的是哀叹,有一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包含。
游戏过程中,我刻意的把自己的情绪收敛,重心放在了其他队友上,更多的像一个观察员,顺便把自己投射到游戏里面,行使自己锄强扶弱的风格。
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队友莫名其妙的当了第一,而且不露锋芒。也许是他认真了,也许是他的人品帮他赢得了比赛。
当然这个不是特别特别的重要,重要的是我发现了我的缺陷。要么老好人,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那么做前三,充满戾气牺牲了人际和谐。
下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我不想再耍太多心眼,做什么人设铺垫。做真实的自己,跟随自己的心去打牌,希望自己不再被过去的阴霾所伤害,从阴影里走不出来。
小伙伴2:
我是大老板——以人际关系体验为本质的桌游游戏!比狼人杀烧脑!比剧本杀刺激!全勤拼搏了五周,体验了各种各样的资本与人性的较量,理智与情感的厮杀,也逐渐明白如何正视自己内心的声音,也非常期待最后一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