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六祖坛经》中的故事,阐述了神经症的两个阶段,以及佛法的领悟方法。惠能悟出症状本虚无,无需刻意解决,只需按本性生活。禅和森田疗法都强调无执,内心无执,则行动皆为禅。痛苦源于自我执着,无需追求解决,只需顺其自然。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文/老K

懂一点佛学的肯定了解过《六祖坛经》中的一段故事,六祖惠能从小家里贫困,一天上山砍柴的路上听到了和尚念金刚经,于是决定学佛,后来到了湖北学法,一天师父让众弟子写一首诗对佛法的理解,谁要写的好就把自己的位子传给他,寺中威望最高的弟子神秀写下了: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日日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后来惠能觉得这个非常一般,自己作了一首非常经典的诗词来表达对佛法的理解: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若尘埃。

第一重,神秀觉察到了世事无常,以为生命也会受其扰,只好拂袖擦拭尘埃,也就是努力去除杂念,以求得心神安定。

第二重,惠能觉察到生命本质的恒常,杂念也只是如同小动物般在人脑中来了又走,不影响人内在的宁静心境。霎那间看到这层宁静心境,也即“顿悟”,可以保持这般心境就是“开悟”。

第三重,五祖觉察到,宁静心境是万千生命共有的本质,对“是非”“对错”“善恶”的文字与思维上的争辩只会让双方同时远离这个本质,于是他擦去了慧能的诗。

师父一听,这弟子显然是悟了,便把自己的位子传给了惠能。

六祖和神秀的理解就是神经症的两个阶段

神秀的理解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很像我们症状发作的时候,需要不断寻找各种方法来调整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便是一种执着去不断解决的态度,显然这样是无法领悟的。

我们不断寻找所谓的方法最终还是有个执念去达到所谓的康复,这样的循环只会让我们不断陷入症状的困扰。

回头来看六祖惠能却非常透彻,“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法的领悟方法千千万最终都是要破我执,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性哪用的着天天找方法领悟呢?就像我们的症状,本来都是正常的,你却天天要解决,所有的症状都是纸老虎,都是幻象,既然没有所谓的症状又何谈解决呢?

天天想着改变的神秀显然没有惠能透彻了。

痛苦的本质

我很喜欢埃克哈特·托利对《当下的力量》的解读:“大部分的人把头脑里川流不息的信息、念头、想法误以为是我,误以为是自我的主体。”

他说搞错了,那个根本不是主体,是头脑中全自动的机器而已。

我们睡觉的时候也有梦,有念,有思维的产生,所以头脑并不是我,只是我们的一个工具。

我们太相信大脑了,以至于完全忽略了真实的感受,你本来想出门但是因为症状却担心的成天闷在家里。
头脑通过推演产生逻辑。但是最麻烦的就是逻辑,因为头脑是通过逻辑运作的。

头脑会创造我们很多的心理创伤,也是通过推演和归纳出来的。比如小时候原生家庭不幸福不开心,我们以后长大了会没自信等等。

比如,我们曾经遇到这些挫败,我们现在就有失败感了,然后有焦虑感,这些也都是我们头脑带来的。

怎么领悟?

困在头脑这些症状中,最难受的就是找不到出路。惠能那句经典的话其实是一个直接导入的概念,把一个最终的真理告诉你,你的烦恼你的痛苦你的症状,统统是虚无的,所以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忙自己的生活去就行。

其实你根本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就像森田疗法中说的,你却为所当为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就好,痛苦的根源是自我的执着。禅是一种空性,就是无执。心中无执,做任何事情都是在行禅。

其实森田疗法以及内观禅定本质来说都是一种东西,它们都是让你最终不去追求那个解决的结果,内观是让你向内观察自己那些情绪以及一切念头都是来了又去,没有任何意义的,禅或者说森田,是直接告诉你症状是念头是假的,你去行动了以后逐渐领悟到原来症状真的是假的,也该干嘛干嘛去了。

所以,你不用追求怎么做,该干嘛干嘛就好,症状不会因为你的解决就消失,更不会因为你的挽留一直存在,它来去无影。

#你为什么而焦虑#
举报/反馈

阿尔法心理学

47.3万获赞 9.7万粉丝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健康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