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晶的话来讲,从他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只要想就业都能找到工作”。
记者丨赵博宇
4月18日,2024年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对接会在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举办。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北京养老人才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最大的需求仍集中在护理师等一线岗位。多所院校老师均表示,养老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相对容易。
为打破人才供需的不平衡,已有企业与院校展开合作,在企业内开设课程,针对性地培养员工养老服务技能。从人才培养趋势来看,智慧养老成为近几年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通过数字化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更多适配当前养老产业发展的新技能。
养老人才“毕业即就业”
作为难得的养老领域校企合作对接会,本次活动共吸引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八地的20余家职业院校代表和北京市的40余家养老服务企业代表参会,其中,10家单位现场进行了项目推介,32家单位在现场合作签约。
作为本次参会院校之一,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智慧康养专业教师李晶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参与此次对接会的既有企业也有学校和学生,能够让三方进行充分交流。在此之前,涉及养老领域招聘的“双选会”多是在各所学校内部举办,资源相对有限。
李晶介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将有求职意愿的学生带到了对接会现场,满足学生现场求职需要。据了解,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目前开设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多个专业,涵盖民政的各个领域。用李晶的话来讲,从他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只要想就业都能找到工作”。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屈冠银也表示,截至目前,自己所在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已经确定了就业去向。对比前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学校的招生规模也有所扩大。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共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约3.2万人,其中,养老护理员约1.6万人。据相关院校老师介绍,以养老护理员为代表的一线岗位也是养老专业学生毕业后的首要选择。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可在首次就业后的1—3年间完成升职转岗。
校企合作弥补人才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北京市已有超万人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规模,但对比当前北京市的老年人数量,仍略显不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养老服务机构从专业院校招聘人才的同时,也开始在企业内部自主培养人才,满足服务需求。
北京福寿康市场总监赵文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福寿康已计划在北京成立养老护理人才培训学校,通过和院校合作,进行医疗护理和养老护理人才培训,预计培养规模在每年1万人左右,并开展相关认证培训。
资料图,图文无关
赵文强表示,福寿康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有养老业务。目前,公司计划将北京的人才培养辐射到全国,推广员工在北京接受培训,在呼和浩特、昆明等地分公司工作的模式。赵文强称,从近两年的工作来看,养老服务机构对人才最大的需求仍集中在一线岗位,包括养老护理员、养老照护师、护士等。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生小裴即将于今年6月毕业,她的职业规划就是进入养老服务机构成为一名一线护理员。“在养老机构里,护理员一般都是最核心的岗位,我希望从一线干起,如果能力足够的话,逐步晋升为护理长、护理主管等。”在小裴看来,养老领域属于朝阳产业,就业前景比较广阔,自己专业对口,会更优先选择在本行业发展。目前,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和考试,小裴已经获得了养老护理员中级证书。
数字化培养提速
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高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由此,更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和课程内容,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成为关键。
从现有的院校实践来看,在专业设置上,曾经单一的养老服务专业正向智慧化和数字化发展。屈冠银表示,为紧跟当下新出现的养老服务需求和数字化岗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在学生的基础课程中融入了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技能。
在李晶看来,近年来养老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也要提速。为贴合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新增了名为“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必需技能。同时,该学院还对专业实训室建设进行了升级,模拟北京市的区级养老服务中心。据李晶介绍,新建的实训室即为校企共建成果,在培养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校企共建培养人才、数字化促进专业转型……在院校和企业的实践之外,北京市养老服务事务中心副主任职嘉男表示,北京将对养老行业人才增量扩容,同时开展更多技能培训及技能认定工作。
据悉,为向企业和养老领域求职人才提供更多沟通机会,对接会当天,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线上春招会也在线上启动。春招会期间,北京市数百家养老服务企业将陆续在北京养老服务网上发布近3000个用工岗位,涵盖养老护理、康复治疗、心理咨询、养老经营管理等。
编辑丨林琴
图片丨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