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小故事:

有个小姑娘,跟妈妈吵了一架,一气之下,转身跑出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路口有个面摊,这才感觉饥肠辘辘。

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她看到小姑娘站在那里,就问: “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我忘了带钱。”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 我请你吃。”

老奶奶端来一碗面和一碟小菜。

小姑娘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 ”老奶奶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擦着眼泪,对面摊主人说。

“我们不认识,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面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奶奶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面,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匆匆吃完面,就开始往家走去。

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妈妈正在路口四处张望.....

妈妈看到她,脸上立刻露出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小姑娘的眼泪又开始掉下来。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对陌生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暂且不说其他的人生哲理,这个小故事其实隐藏着一个经济学常识:边际效益递减。

01 什么是边际效益

先说边际,边际其实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

比如:边际成本就是每新增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新增成本。

边际收入是每多卖一个产品能够带来的新增收入。

边际产量是每新增一份投入所带来的新增产量。

边际效益是每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

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

举几个例子就清楚了: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

当他第四次当选总统以后,有位记者就问他:“第四次当选总统是什么感受?

罗斯福没有当场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

吃第一块三明治的时候,这位记者觉得这是总统请客,无上的荣耀,吃得很舒服。

吃第二块的时候就感觉平平了。

吃第三块的时候,已经很难下咽了。

当罗斯福把第四块三明治放到这位记者面前时,罗斯福说:“你把这第四块三明治吃下去,你刚才问我的问题,我就不用回答了,你自己会有亲身感受。”

记者吃的每一块三明治,带给他的满足感是不一样的。

就像罗斯福每次当选总统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每次感受之间就像有一个向下的阶梯。

阶梯与阶梯之间就是边际效益。

假如你饿了,有人给你五个馒头。

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是最大的,因为你当时最饿,最需要。

第二个馒头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因为肚子里有馒头,不太饿。

第五个馒头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时候已经吃饱了。

从第一个馒头到最后一个馒头带给你的满足感是递减的。

这就是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它指的是每多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的享受在逐步递减。

02什么是边际效益递减

经济学当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益递减定律。

这个定律说的是,在单位时间内,随着人们消耗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消耗这种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就会下降。

经济学上的需求法则就是以此为依据,即用户购买或使用商品数量越多,则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为后购买的商品对其带来的效用降低了。

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

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

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

这之后再喝水,就是负作用了。

开篇一碗面的故事中,小姑娘为什么会感激陌生老奶奶的一碗面,却对妈妈十几年的付出视而不见?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剥夺&满足命题”:

指的是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最强烈。

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

第三次,会更淡...

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并一步步趋向乏味。样的东西,价值跟它所满足的需要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令人感动的原因所在。也是边际效益递减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03边际效益在生活中的运用

边际效益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吃的越多越不想吃?

因为吃的越多,食物带来的效益越低。即所谓“多吃少滋味,少吃多滋味。”

为什么会有“恋爱三年之痒”、“婚姻七年之痒”的说法。

爱情中的幸福感大概就来自于你的成本和对方收益之差。

感情会越变越淡,是因为双方已经习惯,带来的新增感受就会逐步降低。

所以,有效避免恋爱三年之痒,婚姻七年之痒的不二法门就是采取各种方式,持续保持新鲜感。


下面是个考试的例子:

如上表所示,假设我们参加一个考试,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复习直接去考,那么基本上你会得零分。

如果你复习一天,你的预期成绩是36分。

如果你复习两天,你的预期成绩是64分。

如果你复习3天,你的预期成绩是84分。

如果你复习4天,预期成绩是96分。

复习5天,你可以拿100分。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算出我们每天的边际效益分别是第一天36分,第二天28分,第三、四、五天分别是30124分。

也就是说你复习第一天可以提分36分,第二天可以提分28分,后面三天可以分别提分20124分。

边际效益随着我们连续投入是呈递减趋势的。

我们画成更直观的图表形式就是这样的。

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随着我们复习天数的增加考试的提分效果。

也可以直观的看到边际效益递减这个规律,因为这个线是往下,值是递减的。

我们假设参加这个考试有奖金,一分奖100块,而你的时间成本假设是一天2000元。

这个时候我们要去评估到底学习多少天才最划算。

我们直接看边际效益就可以了。

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我们第三天的复习边际效益是20分,恰好奖金2000元等于我们的时间成本。

这个时候是不是就是我们收益最大化的时候?

如果我们继续复习是不是就划不来。

因为你复习一天成本是2000,但是第四天的收益只有12分也就是1200元,你就亏了吧,这样就不划算了。

所以:当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总利润最大。

作为消费者,一般来说,当我们把口袋里有限的钱,按“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分别用来购买不同的产品时,我们从这些不同的产品那里获得的总收益,就会达到最大。

比如我们吃馒头,馒头带给我们的边际效益在递减。

而与此同时,我们每吃一个馒头,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就是要为馒头付钱。

由于边际效益是在递减的,所以总会有这么一个时刻,多吃一口馒头所带来的边际效益,会低于我们为吃这一口馒头所付的边际成本。

那么,当这一刻来临时,继续吃馒头就得不偿失了。

这时我们就会停止吃馒头。

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只有把钱用到别的地方去,比如买饮料,才能获得比吃馒头更高的边际效益。

作为生产者,运用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可以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调整,研究边际效益问题,找到效益大的方向投资。

比如你开了一个小作坊,每天做10个帆布包供零售,可以赚100元。

那么每天做11个,是否能赚到110元呢?

其实,在相当多的时候,却只能赚105元。

这是因为,在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利润是稳定的。

当需求饱和,生产越多,往往就越便宜。

当每只帆布包只赚5元时,边际效益就已经出现了递减。

这时候,你就得考虑调整产品结构,比如制作牛皮包。

在会计学中,边际效益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

商家利用边际效益的原理,推出了买一送一和用代金券抵现买后再送代金券的花招。

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

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益在作怪。

明白这些,你就会不被商家套路。

很多时候,同一件事情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

生活中,运用经济学原理,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你有多久没读书了#
举报/反馈

鈊迎风O

1588获赞 707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