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经历了高速增长 ,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预计全球合成生物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在2028年将成长为体量达到近500亿美元的全球性市场。
4月14日,“2024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峰会暨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市张江科学会堂召开,峰会上披露了以上这组数据。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峰会通过促进合成生物学领域科技交流和产业合作,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上海合成生物学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进程。
上海是国内合成生物学发源地
合成生物学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被视为“未来产业”的新核爆点。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发展,于2023年9月发布了《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落实行动方案,推动上海合成生物学科技创新和产业快速发展。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成立于2023年11月,是由国内领先的科技产业服务机构联合头部合成生物学科技创新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的,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波士顿投资(B Capital)主管合伙人蔡薇共同发布了《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 2024》。
白皮书显示,狭义的合成生物学包括两大方向:“自上而下”地“改造生命”(将全新功能引入活细胞等生命体或生物—非生物混合系统);“自下而上”地“创造生命”(体外合成全新生命系统)。广义的合成生物学还包括任何对生命有机体关键要素的创新应用,如酶催化合成(催化单元)、无细胞合成(转录和翻译系统)、DNA存储(遗传密码)等。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基于工程化的设计理念,结合生物学、化学、医学、农学、工程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等交叉学科技术,旨在改造或创造人造生命体系的新兴学科,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两个层面均具备全面颠覆现有格局的潜力。
据白皮书介绍,中国合成生物学开始快速追赶,企业分布多点开花,已经形成以深圳、天津、上海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其中,上海是国内合成生物学的发源地,是中国第一个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第一个合成生物学科学联盟、第一个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的诞生地。上海合成生物学科研院所共三个,其中以2008年成立的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为代表。
迄今为止,上海聚集了蓝晶微生物、凯赛生物、奕柯莱生物等头部企业。未来,上海将以浦东新区创新突破为核心,以金山区和宝山区制造承载为两翼,打造“一核两翼”的合成生物学产业空间布局。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在签约环节,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与多家国内外知名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心在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通过这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将能够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上海乃至全球的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金勤献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的目标和愿景,是希望依托上海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先发的科研实力、国际化的合作网络和完备的工业体系,抓住合成生物学重构世界经济格局的历史机遇,以产业落地为导向,建设合成生物学领域全球领先的开放合作体系、工程转化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相融合的合成生物学创新生态,打造具有全球“灯塔”地位的合成生物学产业集群。
“我们将围绕开放式创新,打造生命科学、高价值分子和大众化学品三个产业平台。”金勤献说,合成生物学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推动力,用生物方法替代原本依赖于煤炭和石油的化学工业,加快创新速度,提升创新的成功率。
在“合成生物学前沿技术与成果转化”论坛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带来了主旨报告,分享了在合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合成创造价值,分子影响改变世界,一个小小的分子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边,它一年的产值可以是200亿美金,上海在做大飞机,200架还需要点时间,200架也就是200亿美金。你可以想象,分子世界的乾坤有多大。”丁奎岭也提出,不仅仅是经济的价值,像索非布韦不仅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还有社会的价值,丙肝治愈率达到95%以上,青蒿素也是一个典型的分子,拯救了中国上亿人。
“化学家要学习生物家,生物学家要学习化学家,大家不能隔离开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要对接医药材料、能源健康、碳中和、人工固碳等重大的社会问题,哪一个方向突破了都是能够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丁奎岭总结道。
本次峰会不仅见证了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的揭牌与正式运营,也标志着上海乃至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新开始。下一步,上海将在全球合成生物学版图中不断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激励产学研创新联动,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这一领域实现更多的突破性进展,为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朱奕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