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大望路的北京万达广场是万达集团总部所在地,是万达帝国本身以及精神的象征。但在资金重压下,北京万达广场也被卖掉了。

根据天眼查,近日,北京万达广场实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全资股东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出,新增股东坤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99.99%,坤元辰兴(厦门)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0.01%。同时,多名董监高也发生变更。

关于万达商管之前的对赌协议,不少人都已经提到过了。万达实际上在去年就已经陷入流动性危机了。我想说一个其他方面的点,就是以住宅开发为主业的内地房企普遍持有一定体量的商业物业,而在商品房住宅销售持续下行、房企现金流日趋紧张的当下,寻求出售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商场、酒店等自持物业亦成为房企去杠杆、化债的首要选项

其实不止万达了,中国金茂在北京威斯汀酒店出售公告中称,出售事项带来的现金流及利润将有助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及营运资金的优化;华侨城亚洲则在公告中称出售上海宝格丽酒店利于公司盘活资产、加速资产周转,出售产生的现金流则用于偿还贷款及借贷、降低有息负债规模。

事实上,近两年,我们明显看到市场里不断有一些比较优质和稀缺的酒店资产被投放至市场出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母公司现金流承压,不得不选择断臂求生。

根据仲量联行的数据,2023年中国内地酒店类资产投资交易额达239.4亿元,同比2022年的141.3亿元大涨69.4%。这一交易规模占2023年亚太区酒店投资市场交易额的32.3%,中国内地亦成为亚太区交易额最高的市场。

2023年所有酒店卖家中近四成是民营房企背景,另有25%的卖家为国央企背景,包括上述中国金茂、华侨城等国资背景房企。这类资产出售亦符合国央企当下的投资策略,在商办类资产“投、融、建、管、退”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下,带头做出一些成功的退出案例。

从2022年开始,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甚至已经到了房地产、地方债、老龄化并列,成为国外机构下调中国国家主权信用的原因,并且在国家的经济会议上被列为了今年着力要解决的风险因素。房地产的冷清,使得地产公司回笼资金变得困难,从而资金流承压,引爆以它为底层资产的理财和信托产品,同时让下游供应商因为债务倒逼。国家虽然已经鼓励信托向房地产公司提供流动性,但是在价格持续下行的当下,银行并不敢提供太多资金从而把风险引入金融系统。

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包括住宅、商场、写字楼等各类地产资产的租赁和投资价格都出现下行趋势,酒店的估值亦在寻底。可以预料到,未来将会有更多公司出售旗下物业来回笼资金,而估值趋于底部也让市场会有更多潜在买家愿意接手,物业、酒店的交易会在新一年创出交易额记录。

举报/反馈

逸恒说篮球

4757获赞 537粉丝
擅长教育体育以及经济管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