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湛蓝,好书不迷路。

01《伴侣治疗:理论与实践(原著第三版)》

[美] 莱恩·斯佩里(Len Sperry)

保罗·R. 佩鲁索(Paul R. Peluso) 著

段锦矿 张晓黎 / 译

伴侣治疗(或称婚姻治疗)专注于调整伴侣之间各种失调的关系问题,以促进关系和睦为目标。这是家庭治疗领域中备受关注且具有独特特色的议题和专业方向。本书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旨在帮助初学者打下综合坚实的基础,因此非常适合作为伴侣治疗的入门教材。

02《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神经科学:整合心智与脑的科学(原著第二版)》

[美] 查德·卢克 (Chad Luke) 著

钱 磊 宋艾米 黄琼如 / 译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来说,在助人自助的道路上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充分利用有关心理疾病疗愈和心智潜能开发的脑科学知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本书探讨了如何将日新月异的神经科学前沿信息整合到现有的咨询实践模型中。它提供了既容易理解又见地深刻的讨论。书中重点介绍了神经科学知识在咨询与治疗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强调了整合和理解这些知识所需的深度。

读者将从本书中了解心理动力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人本-存在主义取向以及建构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理论与神经科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呈现治疗对话实例,并比较四大类常见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应激和成瘾——的治疗范式,本书充分展示了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个人实践中。

03《当代精神分析伴侣治疗:理论与实践基础》

[美] 戴维·E. 沙夫(David E. Scharff)

吉尔·萨维奇·沙夫

(Jill Savege Scharff)/ 主编

高 隽 / 译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帮助,解决他们脆弱而痛苦的亲密关系,这使得精神分析伴侣治疗成为一种日益增长的需求。本书关注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在咨询室里与陷入困境的伴侣见面的挑战;展示了当代精神分析伴侣治疗发展的丰富性,涵盖了养育、依恋、攻击、亲密等主题,并利用生动的临床案例展示了伴侣之间奇妙的动力。

本书的作者来自国际心理治疗学院和塔维斯托克伴侣关系中心,这为本书提供了国际视角。同时,出于作者们的共同愿景,本书具有理论和临床的一致性,不仅能为有经验的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也能让初出茅庐的受训者获益。

04《精神分析治疗基础:理论与实践》

[挪威] 西丽·埃丽卡·居勒斯塔

(Siri Erika Gullestad)

比约恩·基林莫(Bjørn Killingmo) / 著

武 江 王 觅 杨 琴 陈 珺 / 译

本书概述了精神分析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相互接触的核心概念,将读者引入精神分析治疗的世界,并通过详细的实例描述了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互动过程。

这本书内容涵盖广泛,充满了丰富的临床案例,展示了临床观察与理论之间独特的交互。它将吸引心理治疗师、精神分析师和临床心理学者,成为实践和培训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05《心理治疗中的苏格拉底式提问:像认知行为治疗师一样思考和干预》

[美]斯科特·H. 沃尔特曼(Scott H. Waltman)

R.特伦特·科德(R. Trent Codd, Ⅲ)

琳恩·M. 麦克法(Lynn M. McFarr)

布雷特·A. 穆尔(Bret A. Moore)/ 著

孟繁强 王鹏翀 罗 佳 等 / 译

认知疗法创始人阿伦·T. 贝克推荐的教材,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王建平教授、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前任主席张宁教授的倾情推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李占江教授团队翻译,确保译文准确、简明、可读性强。

本书是关于CBT核心技术——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系统学习指南。作者详细解析了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框架,提供了结构化的分步指导,手把手地帮助治疗师建立提问路径和概念化思路,从而夯实CBT学习的基础。

作为学习和应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全面手册,本书能够帮助你:理解苏格拉底式提问起效的因素;识别最佳的认知干预目标;了解如何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促进理解和改变;学习如何在不同情境中、面对不同人群时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图表,并辅以丰富详细的个案咨询过程,非常适合治疗师学习和培训师教学使用。

06《网络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对个体、团体、家庭、组织的远程干预》

[以] 海姆·温伯格(Haim Weinberg)

阿尔农·罗尔尼克(Arnon Rolnick)/ 主编

徐 勇 / 译

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心理咨询,并非简单地将线下面对面的咨询转移到线上。相比于线下咨询,线上咨询对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建立、人际互动、咨询过程及咨询效果都会产生影响,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这本书的出现是及时且必要的,它从观察性立场出发,拆解各种治疗性因素,探讨了远程治疗中的在场感、共情能力、虚拟环境下的自我存在感、治疗关系的建立、线上设置与背景环境等关键问题。除了理论讨论和案例剖析,本书还为线上个体治疗、线上伴侣和家庭治疗、线上团体治疗,以及线上组织咨询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

对于需要进行远程工作的心理咨询实践工作者,或对网络咨询感兴趣的各种背景的心理咨询师,本书都能提供及时且有效的帮助。

07《督导的系统方法:临床督导精要》

[ 美 ] 伊丽莎白·L. 霍洛韦

(Elizabeth L. Holloway)/ 著

李 丹 / 译

“最佳的督导时刻发生在一位富有才华的督导师与一位专注的学生之间,那是一段充满创造性的时刻。”美国著名临床督导学者伊丽莎白·L. 霍洛韦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实证、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框架,以指导督导教学和实践。因此,她提出了督导的系统方法(SAS)模型,助力督导师深入理解教学原理、学习督导技能,并创新地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受督者身上。

● 作者以简明易懂的图表展示了这一内涵丰富的模型,为督导师呈现出一张直观明了的可视化“路线图”,以更加轻松自如的方式引领受督者踏上专业成长之路。

● 书中呈现了多个真实督导会谈的逐字记录,深入浅出地展示了SAS模型在临床督导工作中的应用,便于督导师思考和领悟:如何理解自身在督导关系中的角色,如何确定当前会谈的督导任务,受督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以及不同因素对督导效果的影响等。

● 以系统的视角审视临床督导,有助于督导师在把握整体的同时关照细枝末节,在不断变化的情境和多样化的设置中保持灵活的平衡,从而使督导的技术与艺术更上一层楼。

08《后现代关系督导案例解析: 创造性疗愈行动与生活实践》

吴熙琄 / 著

本书集结了熙琄老师对九个案例的督导,涵盖婚姻伴侣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等三大主题。在这些案例的督导中,熙琄老师采用了与传统督导不同的“教学示范督导”方式,将审视案例的过程变得透明化,与受督者分享案例的方方面面,发掘案例背后每一个值得关注和陪伴的细节。在本书中,熙琄老师详细阐述了后现代的咨询思路,强调多元文化视角,并深入探讨个体与家庭文化脉络的联系,同时也鼓励咨询师反思与多元文化的互动关系。

阅读本书,即使只是透过文字,也能感受到熙琄老师如春风般温暖的叙述。读者不仅可以获取专业知识,也能得到心灵上的抚慰。

09

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简称统一方案),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及相关障碍治疗中心研发,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障碍等多种情绪障碍,且适用于处理来访者普遍存在的多种情绪障碍共病的现象。它是一套高效、灵活、结构化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被誉为循证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自助手册》专为备受负性情绪困扰的成年来访者而编写。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解释了本疗法的核心理念,并提供了丰富的工作表,用于在治疗会谈内外练习各种治疗技术。来访者可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也可在独立阅读中,通过八个核心治疗模块,学习关注、管理和面对痛苦情绪的技术,促进对情绪的觉察,学会与情绪共处,以及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重重挑战。

《治疗师指南》作为本疗法的标准化治疗手册,详细介绍了统一方案的基本原理、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通过八个核心治疗模块为成年来访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新版统一方案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操作更加简便明确,案例素材更加丰富,并初步探索了统一方案在成年来访者团体治疗中的应用。

10《如何养育多动症孩子:给父母的全面指南(原著第四版)》

[美] 拉塞尔·A.巴克利

(Russell A. Barkley)/ 著

王思睿 邹丽娜 / 译

这本书是多动症领域的一部经典专业著作,在美国销量接近50万册。这本实用、清晰、全面的专业指南能够有效地帮助多动症孩子的家长应对日常挑战,也能给多动症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指导。

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

● 全面性。涉及多动症孩子方方面面,系统讲解多动症的本质、成因、评估、诊断、治疗以及干预的全面指南。

● 专业性。作者巴克利博士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和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

● 实用性。包含大量经实践检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助力家长应对多动症孩子带来的各种挑战。

● 前沿性。与前一版相比,增加了新近研究成果,更新了科学证据;新增与多动症相关的健康风险的全新章节——第十五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关于兄弟姐妹问题的讨论,以及对于有多动症的父母的建议,等等。

● 生命力。自原著第一版出版以来,广受好评。中文版深受国内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喜爱,在多动症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11《孤独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家长手册(原著第二版)》

《孤独症和其他发育迟缓儿童的社交游戏训练:教练手册(原著第二版)》

[美] 布鲁克·英格索尔(Brooke Ingersoll)

安娜·德沃茨萨克(Anna Dvortcsak) 著

长和大蕴翻译组 / 译

● ImPACT方法乃源自美国国家孤独症循证与实践中心,由著名博士级行为分析师布鲁克·英格索尔(Brooke Ingersoll)与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安娜·德沃茨萨克(Anna Dvortcsak)精心打造的家长参与式干预策略,致力于有效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沟通能力提升。

● 历经15载的研究与发展,ImPACT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显著成效,拥有坚实的循证实践支持。其所采纳的方法遵循儿童一般发展顺序,被普遍认可为对孤独症儿童极为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兼具科学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 本书系ImPACT计划指定教材,包括《教练手册》与《家长手册》两部分,相辅相成,为专业人员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指南与操作指南,助力其为家长提供科学干预指导。

● 由国内医疗康复领域的知名专家团队审定,本书内容清晰、实用易懂,并融入了最新的孤独症干预领域研究成果和技术,供专业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与工具箱;同时配备了多种实用表单与案例视频,以便专业人员与家长在培训中灵活运用;此外,还提供了针对一对一辅导和小组辅导模式的教学指南,方便专业人员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应用ImPACT方法。

12《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70个要素》

[美] 凯瑟琳·P. 库克-科顿(Catherine P. Cook-Cottone)、劳拉·M. 安德森(Laura M. Anderson)、琳达·S. 凯恩(Linda S. Kane)/ 著

徐 洁 / 译

心理咨询的过程有时如同穿越迷雾,面对纷繁复杂、错综复杂的信息,该如何行动得当,找到通往康复之路?这本书,便是儿童和青少年咨询师在复杂的咨询历程中始终指引正确航向的“导航仪”。

本书的特点如下:

● 简洁而精炼。以简练的方式呈现每一个要素,篇幅虽短,却蕴含丰富干货。

● 井然有序。按照从咨询前的准备到投身咨询实践的逻辑顺序组织,方便读者一览全貌,把握关键。

● 易于理解。将错综复杂的咨询过程转化为易于理解、清晰明了的内容。

● 聚焦实用。内容紧紧围绕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极易用于读者的学习和指导自身实践工作。

13《儿童心理治疗中的评估:塔维斯托克工作模式》

[英] 玛格丽特·拉斯廷(Margaret Rustin)、[意] 伊曼纽拉·夸利亚塔(Emanuela Quagliata)/ 著

古淑青 封 钢 曹晓鸥 于洁茹 王佳佳 / 译

在广义的心理治疗中,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只有通过尽可能准确的评估和诊断,才能制定有的放矢的治疗计划。在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领域,这种重要性更为突出,因为评估和诊断本身就是治疗的一部分——精神动力学评估访谈本身就具有治疗性。门宁格曾经说过:“患者前来接受治疗,所有为他做的,只要是和他有关的,就都是治疗,不管医生怎样称呼它。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治疗总是先于诊断。”当深入的治疗无法实现时,评估和探索阶段的工作甚至可能就是患者及其家庭所能获得的全部帮助。

这本书来自塔维斯托克诊所资深顾问级治疗师们的经验与理念总结之作,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疗领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和注解。

正如该“塔维斯托克临床系列”丛书英文版主编的精准评论:“通过生动而详细的临床实例,本书展示了评估程序本身如何构成一项有用的工作,也展示了一种可以促成各种治疗可能性的探索。专家的知识变得可以获得,一个难以描述的过程跃然纸上。”

14“精神分析阅读译丛”《阅读安娜·弗洛伊德》

[英] 尼克·米奇利(Nick Midgley) 著

钱 捷 曾 林 / 译

《阅读安娜·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阅读译丛”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秉承了该系列一贯的写作风格。本书深入探讨了安娜·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界的元老的个人生平和思想发展,同时介绍了她在相应时代发表的关键论文和著作,提供了概览、摘录与品评。可以说,这本书宛如一本装载了丰富学术史料的传记,或者是一份包裹着个人鲜活历史的文献导览,虽然它并不将自己定位于这两者之一。

每一章都重点介绍某一主题相关的关键论文及历史背景,章节顺序大致按照作品和安娜生平的时间顺序组织,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她的思想发展。

这些主题涵盖了她在精神分析师角色中对理论与临床的发展,比如“自我与防御机制”(第四章)、“成人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第七章)等;也包括了她作为精神分析界第一代儿童专家的突出贡献,比如介绍诊断廓图的“儿童期心理紊乱的评估与诊断”(第八章)、介绍发展线理论的“发展心理病理学”(第九章)等。此外,还涉及了她对研究方法学的贡献,如“精神分析研究和儿童观察”(第六章)等,以及她在临床实践中的一系列创举,比如“汉普斯特德战时托儿所”(第五章)等。此外,她还大胆尝试将精神分析的应用边界拓展到其他领域,比如“精神分析与儿科学”(第十一章)、“儿童与家庭法”(第十二章)等。这些章节内容翔实,兼具理论观点的思辨性、案例与史实的生动性。

在每章的开篇,作者列出了安娜的相关著作;在每章的末尾,都有一节引出其思想在近代的发展、影响及局限,并推荐了拓展阅读材料。相信这本书可以作为对安娜一生的全面而中正的导览,为精神分析爱好者认识安娜其人、了解自我心理学与安娜学派视角的儿童治疗奠定基础,也填补了国内关于安娜学派导读性著述的空白。

15《心理统计学(第四版)》

邵志芳 / 著

自2009年首次问世以来,本书已经历三次修订与完善。在过去的15年里,作者始终致力于结合教学实践、学科发展以及读者反馈,对本书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升级。本书以其清晰的结构、丰富的实例和习题,以及双色设计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

第四版向打造精品教材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首先,根据学习规律,新增的“回顾”和“练习与思考”环节有助于读者巩固知识点,并通过习题加深思考。其次,引入了“知识导图”,有助于读者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第三,全新的数据实验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实践机会,借助统计软件实际操作各种统计方法,加深对统计思想的理解。第四,提供了本书几乎所有习题的答案。

在第四版中,关于抽样的内容已从原本的一节扩展为独立的一章,这无疑增强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原本的“多元分析初步”一章也升级为“高阶心理统计学简介”,介绍了常见的多元分析方法和贝叶斯检验。最后,本书还支持教师根据各校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增强了本书的适用性。

16《阅读比昂》

[比] 鲁迪·弗莫特(Rudi Vermote) 著

郑 诚 / 译

比昂提出的理论与概念深受数学、科学、哲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影响,他将其他领域的符号和术语迁移应用于对心理世界的描述,使得他的理论显得抽象又古怪,从而给理解带来了困难。本书作者鲁迪·弗莫特在书中提到了自己阅读比昂的《转化》时的体验,他说:“《转化》实在是一本晦涩难懂的著作。阅读它所产生的体验可以创造出PS-D(偏执分裂-抑郁)的情境,而比昂在撰写此书时说不定也有同感。”我想,至少读者在《阅读比昂》中不用亲自去体验PS-D的波动。虽然本书涉及了比昂众多的著作、理论与术语,但弗莫特消化过了这些困难的感受,留给读者的是一种更流畅的体验。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多面的比昂,不仅描述了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比昂,也揭示了不同个性的比昂。青春期时的比昂说:“我那时又胖又呆,什么都不懂……”而妻子弗朗西斯卡则说:“我从未听过他因为愤怒而抬高嗓门,当然他也会生气——那凌厉的眼神与严厉的话语就是暴风雨来临的标志。”已是德高望重的分析师的比昂则表示:“‘我入错行了’,或是‘我做不到’,再或‘我完全搞不懂’。”类似的描述还有很多。

最后,这是一本需要读者亲自去体验的书。对于不熟悉比昂的读者来说,初次阅读此书时可能会感到如入迷雾的梦境,但多读几遍,迷雾终将散去,到那时读者会不禁赞叹一声:“妙哉!”读者可以像弗莫特在书中提到的那样,先略过专栏,通读核心理论相关章节的正文,再补读专栏和其他章节。弗莫特就像一位资深导游,熟练地领着读者穿梭在比昂所创造的独特心理世界中。读者只需要跟随作者,在文字间流连徜徉即可!

关注湛蓝,好书不迷路

——END——#读书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举报/反馈

湛蓝书海游

1035获赞 352粉丝
漫步书海,好书分享,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