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答案】A

【解析】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我们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的产生。

【答案】B

【解析】韦伯定律虽然揭示了感觉的某些规律,但它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换句话说,只有使用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分数才是一个常数。

【答案】B

【解析】自利偏差,即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对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这种归因方式主要是因为人们想要维护自己好的形象,即印象管理理论-人们总是试图创造一个特殊的、良好的印象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好的评价;或尽量让别人相信,成功完全是由于自己本身,而失败不能怪自己。因此答案选B。

【答案】D

【解析】两耳离开声源的距离不同而造成的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成为人对声音方位的主要线索。

【答案】D

【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具体来说:“能力高低”是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努力程度”是不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身心状况”是不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工作难度”是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运气好坏”是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外部环境”是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

【答案】A

【解析】被催眠的个体很容易被暗示。催眠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均在催眠师的指示下进行,因此主动活动性降低。被催眠的个体在催眠过程中,大脑的α波和β波将占优势,和个体处于清醒的放松状态下的特征相类似。存在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被催眠和睡眠的状态非常类似。但事实上,被催眠之后,被催眠者仍然记得在催眠过程中他们的经历,除非催眠师要求他们忘记。

【答案】A

【解析】B项错误,詹姆斯和兰格均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C项错误,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D项错误,植物性神经系统已经引起生理变化缓慢,那么情绪体验也会有所变化。

【答案】A

【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如盒子是装东西用的,笔是写字用的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答案选A。

【答案】C

【解析】有意想象是指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因此从题干中可知为想象表象。

【答案】C

【解析】言语产生也叫言语表达,包括说话、书写和手势语三种形式。

简答题

简述旁观者效应及其原因。[统考2022年研]

答:

(1)概念

旁观者效应,是指当有其他人存在的时候,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延迟时间越长。

(2)引起旁观者效应的主要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责任分散。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人的助人行为。

②情境的不明确性。从决策分析过程来看,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这时,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

③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也就是说,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知觉的什么特性?这一特性在知觉中的作用有哪些?[统考2021年研]

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映了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1)作用:

①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在“杯子-人脸”的双歧图形中,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它是一只杯子,那么图形的中间部分就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并且使我们对它的知觉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它是一张侧面的人头,那么图形的两侧就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而中间部分成为知觉的背景。

②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容易把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会受到破坏。在观看某些不完整的图形时,正是理解帮助人们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出来。

③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例如,熟悉英语词汇知识的人,在读到字母“WOR...”后,会预期出现D,K,M,N等字母,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些字母才能与“WOR”组成一个英文单词。在这里,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环境激活的知识结构不同,产生的知觉期待也不一样。

请简述知觉的含义及其特性。[统考2020年研]

答:

(1)含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特性

①知觉的选择性

是指由于感觉通道的限制,我们只能感觉到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一部分事物,对它们的知觉非常清晰,而把其他一些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对它们只有模糊知觉的现象。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便成为知觉的背景。

②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特性。但是,知觉的这种整合作用又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同时,对事物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总要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对它的知觉印象却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大小、明度、颜色和运动恒常性等。

请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统考2020年研]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①情绪主要指的是感情的过程,是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因此,它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它还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和易变性,只要引起情绪的情景发生了变化,情绪也会很快发生改变,而且情绪的发生会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反应。

②情感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感情,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和对丑的厌恶等。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①情感是通过情绪来表达的,我们会为祖国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也会为祖国受到侵略而同仇敌忾,离开了情绪的外在表现,爱国主义情怀也就无从表达了。

②情感也制约着情绪的外在表现,因为人的需要明显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

简述表象的含义及特征。[统考2019年研]

答:

(1)表象是指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或者像图画一样的心理表征。按照信息加工的特点,表象是指对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

(2)表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它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在直觉的基础上产生,但又不像直觉,它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不完整。例如,一棵树的表象不如树的知觉形象鲜明,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不很清楚,而且表象的浮现常常不很完整,人们一会儿想到树干、一会儿想到树枝等。

②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例如,“大象”的表象,可能只是长鼻子、大耳朵、深灰色的毛皮、庞大的身体等主要的外部特征。这些特征代表了“大象”的一般的、概括的形象,而不包含大象的某些个别特征。可见,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

③可操作性

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谢博德和库珀所做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可以被操纵的。倾斜的角度越大,旋转时操作所需的时间越长。

举报/反馈

曹小值题库

631获赞 921粉丝
更新十年,汇集数千位学长学姐的真题笔记。
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